【陶瓷書法傳承人】尹志軍 瓷上筆墨「潮」起來 文/記者黃浩然 |2024.06.30 語音朗讀 6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遊客在「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的展廳內欣賞作品。圖/新華社尹志軍在「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內進行吹釉工序。圖/新華社圖/新華社 文/記者黃浩然尹志軍在深入研習各類書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文字筆畫拆解後,結合色彩、設計和繪畫,表達出與傳統陶瓷書法不同的主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四十七歲的尹志軍手握沾滿顏料的筆,筆尖落在泥坯上,筆鋒回轉間,橫豎撇捺等筆畫與瓷泥融為一體。以泥坯為紙、以顏料為墨,與傳統書法紙上落筆不同,陶瓷書法作品還得經過窯火的淬煉,才算真正完成。走進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陶藝街二十號的「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裡,景德鎮陶瓷書法非遺傳承人尹志軍,正在向他的學生們講解陶瓷書法技巧。工作室的作品展廳內,造型風格各異的作品陳列其中,自由靈動的筆畫線條與青花釉裡紅形成對比,帶來特殊的視覺效果,也讓人不禁疑問:「是字還是畫?」「書法和陶瓷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尹志軍說,陶瓷與書法的結合成就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傳統之美融入時代聊起書法,尹志軍打開了話匣子。出生於湘西農村的他,因爺爺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從小就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二十多年前,尹志軍考入景德鎮陶瓷大學,在學校創作氛圍的影響下,他嘗試將書法寫在泥坯上,激發出全新的創作靈感。相比於傳統書法,陶瓷書法不僅要在筆墨線條上下功夫,還要充分了解陶瓷材料性質、色釉以及燒製溫度等,拉坯、利坯、吹釉等傳統陶瓷製作工序也得掌握。這些積累非一日之功。為了充分學習中國傳統書法,尹志軍向多位著名書法家拜師學藝。同時,景德鎮保留的完整的手工製瓷技藝體系,和遍布全城的陶瓷從業人員和手工製瓷作坊,也給尹志軍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二○一九年,尹志軍入選景德鎮市非遺傳承項目「景德鎮陶瓷書法」代表性傳承人,他開始思考如何讓傳統之美更好地融入時代。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傳統陶瓷書法主要在杯碗瓶罐等器皿上創作。尹志軍在深入研習各類書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文字筆畫拆解後,結合色彩、設計和繪畫,表達出與傳統陶瓷書法不同的主題︱︱「字非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先後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江西省博物館等收藏。師從古法大膽創新「『字非字』是對立統一的概念,字是傳統書法藝術,『非字』則是在此基礎上對漢字的解構與重組,進行二次創作。」尹志軍認為,只有不斷學習了解傳統文化,才能在創作中將傳統陶瓷書法與現代設計元素結合起來。如今,尹志軍創作的陶瓷書法作品已融入茶具、家居、裝飾等生活用品和工藝品中,深受年輕人喜愛。為了讓陶瓷書法技藝發揚光大,尹志軍作為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十分注重培養新生代技藝人才。截至目前,他已培養了上百名手藝人。據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中心統計,景德鎮市現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千八百九十九人,其中國家級十一人,省級以上一百九十人。從事不同工序的手工製瓷工匠不斷進入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他們既師從古法又大膽創新,不斷讓老手藝在傳承中「活起來」,讓非遺在創新中「潮」起來。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長城保護員】李世翔 行遍萬里 用雙腳丈量長城 下一篇文章 【文物修復師】續凱 老手藝有新舞台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4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