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書法傳承人】尹志軍 瓷上筆墨「潮」起來 文/記者黃浩然 |2024.06.30 語音朗讀 7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遊客在「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的展廳內欣賞作品。圖/新華社尹志軍在「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內進行吹釉工序。圖/新華社圖/新華社 文/記者黃浩然尹志軍在深入研習各類書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文字筆畫拆解後,結合色彩、設計和繪畫,表達出與傳統陶瓷書法不同的主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四十七歲的尹志軍手握沾滿顏料的筆,筆尖落在泥坯上,筆鋒回轉間,橫豎撇捺等筆畫與瓷泥融為一體。以泥坯為紙、以顏料為墨,與傳統書法紙上落筆不同,陶瓷書法作品還得經過窯火的淬煉,才算真正完成。走進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陶藝街二十號的「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裡,景德鎮陶瓷書法非遺傳承人尹志軍,正在向他的學生們講解陶瓷書法技巧。工作室的作品展廳內,造型風格各異的作品陳列其中,自由靈動的筆畫線條與青花釉裡紅形成對比,帶來特殊的視覺效果,也讓人不禁疑問:「是字還是畫?」「書法和陶瓷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尹志軍說,陶瓷與書法的結合成就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傳統之美融入時代聊起書法,尹志軍打開了話匣子。出生於湘西農村的他,因爺爺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從小就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二十多年前,尹志軍考入景德鎮陶瓷大學,在學校創作氛圍的影響下,他嘗試將書法寫在泥坯上,激發出全新的創作靈感。相比於傳統書法,陶瓷書法不僅要在筆墨線條上下功夫,還要充分了解陶瓷材料性質、色釉以及燒製溫度等,拉坯、利坯、吹釉等傳統陶瓷製作工序也得掌握。這些積累非一日之功。為了充分學習中國傳統書法,尹志軍向多位著名書法家拜師學藝。同時,景德鎮保留的完整的手工製瓷技藝體系,和遍布全城的陶瓷從業人員和手工製瓷作坊,也給尹志軍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二○一九年,尹志軍入選景德鎮市非遺傳承項目「景德鎮陶瓷書法」代表性傳承人,他開始思考如何讓傳統之美更好地融入時代。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傳統陶瓷書法主要在杯碗瓶罐等器皿上創作。尹志軍在深入研習各類書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文字筆畫拆解後,結合色彩、設計和繪畫,表達出與傳統陶瓷書法不同的主題︱︱「字非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先後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江西省博物館等收藏。師從古法大膽創新「『字非字』是對立統一的概念,字是傳統書法藝術,『非字』則是在此基礎上對漢字的解構與重組,進行二次創作。」尹志軍認為,只有不斷學習了解傳統文化,才能在創作中將傳統陶瓷書法與現代設計元素結合起來。如今,尹志軍創作的陶瓷書法作品已融入茶具、家居、裝飾等生活用品和工藝品中,深受年輕人喜愛。為了讓陶瓷書法技藝發揚光大,尹志軍作為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十分注重培養新生代技藝人才。截至目前,他已培養了上百名手藝人。據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中心統計,景德鎮市現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千八百九十九人,其中國家級十一人,省級以上一百九十人。從事不同工序的手工製瓷工匠不斷進入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他們既師從古法又大膽創新,不斷讓老手藝在傳承中「活起來」,讓非遺在創新中「潮」起來。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長城保護員】李世翔 行遍萬里 用雙腳丈量長城 下一篇文章 【文物修復師】續凱 老手藝有新舞台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3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4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5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6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7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8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9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10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