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書法傳承人】尹志軍 瓷上筆墨「潮」起來 文/記者黃浩然 |2024.06.30 語音朗讀 7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遊客在「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的展廳內欣賞作品。圖/新華社尹志軍在「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內進行吹釉工序。圖/新華社圖/新華社 文/記者黃浩然尹志軍在深入研習各類書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文字筆畫拆解後,結合色彩、設計和繪畫,表達出與傳統陶瓷書法不同的主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四十七歲的尹志軍手握沾滿顏料的筆,筆尖落在泥坯上,筆鋒回轉間,橫豎撇捺等筆畫與瓷泥融為一體。以泥坯為紙、以顏料為墨,與傳統書法紙上落筆不同,陶瓷書法作品還得經過窯火的淬煉,才算真正完成。走進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陶藝街二十號的「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裡,景德鎮陶瓷書法非遺傳承人尹志軍,正在向他的學生們講解陶瓷書法技巧。工作室的作品展廳內,造型風格各異的作品陳列其中,自由靈動的筆畫線條與青花釉裡紅形成對比,帶來特殊的視覺效果,也讓人不禁疑問:「是字還是畫?」「書法和陶瓷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尹志軍說,陶瓷與書法的結合成就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傳統之美融入時代聊起書法,尹志軍打開了話匣子。出生於湘西農村的他,因爺爺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從小就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二十多年前,尹志軍考入景德鎮陶瓷大學,在學校創作氛圍的影響下,他嘗試將書法寫在泥坯上,激發出全新的創作靈感。相比於傳統書法,陶瓷書法不僅要在筆墨線條上下功夫,還要充分了解陶瓷材料性質、色釉以及燒製溫度等,拉坯、利坯、吹釉等傳統陶瓷製作工序也得掌握。這些積累非一日之功。為了充分學習中國傳統書法,尹志軍向多位著名書法家拜師學藝。同時,景德鎮保留的完整的手工製瓷技藝體系,和遍布全城的陶瓷從業人員和手工製瓷作坊,也給尹志軍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二○一九年,尹志軍入選景德鎮市非遺傳承項目「景德鎮陶瓷書法」代表性傳承人,他開始思考如何讓傳統之美更好地融入時代。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傳統陶瓷書法主要在杯碗瓶罐等器皿上創作。尹志軍在深入研習各類書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文字筆畫拆解後,結合色彩、設計和繪畫,表達出與傳統陶瓷書法不同的主題︱︱「字非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先後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江西省博物館等收藏。師從古法大膽創新「『字非字』是對立統一的概念,字是傳統書法藝術,『非字』則是在此基礎上對漢字的解構與重組,進行二次創作。」尹志軍認為,只有不斷學習了解傳統文化,才能在創作中將傳統陶瓷書法與現代設計元素結合起來。如今,尹志軍創作的陶瓷書法作品已融入茶具、家居、裝飾等生活用品和工藝品中,深受年輕人喜愛。為了讓陶瓷書法技藝發揚光大,尹志軍作為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十分注重培養新生代技藝人才。截至目前,他已培養了上百名手藝人。據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中心統計,景德鎮市現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千八百九十九人,其中國家級十一人,省級以上一百九十人。從事不同工序的手工製瓷工匠不斷進入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他們既師從古法又大膽創新,不斷讓老手藝在傳承中「活起來」,讓非遺在創新中「潮」起來。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長城保護員】李世翔 行遍萬里 用雙腳丈量長城 下一篇文章 【文物修復師】續凱 老手藝有新舞台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4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05伊拉克通訊展 機器人搶鏡2025.09.2706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7明年最低工資 漲至29500元 2025.09.2708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9【海闊天空】一窺雲的故鄉 武界祕境之旅2025.09.2710緬甸寶塔節 上演水上慶典2025.09.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