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保護員】李世翔 行遍萬里 用雙腳丈量長城 文/記者馬思嘉、馮開華 |2024.06.23 語音朗讀 4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李世翔帶著孩子在寧夏海原縣關橋城址考察,教導孩子隨手撿拾垃圾,保護長城環境。圖/新華社李世翔在寧夏海原縣陳家灣烽火台上拍攝照片。圖/新華社李世翔在寧夏海原縣西安州古城遺址測量牆體夯土層厚度。圖/新華社2021年8月13日晚,李世翔在寧夏銀川市境內的三關口明長城考察後,結合資料在做筆記。當晚,他在此露宿。圖/新華社位於寧夏銀川市境內的三關口土夯明長城。 圖/新華社李世翔帶著孩子在寧夏海原縣關橋城址考察。圖/新華社 文/記者馬思嘉、馮開華在位於寧夏中衛市海原縣博物館旁的一間工作室裡,長城保護員李世翔向記者展示了一幅特殊的電子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標記了近一萬個點位,都是李世翔用雙腳丈量過的長城遺跡。這些遺跡中有不少長期埋沒於荒野而無人知曉,因為李世翔的到達才被世人所知。過去十多年來,為了追尋長城遺跡,李世翔跋涉三十萬公里,攢下十多萬張照片和數不清的筆記。如今,他已成為世上最了解長城的人之一。護我巍巍長城二○二三年冬天,李世翔開著一輛修修補補的二手車,前往位於甘肅張掖的八卦營城址。這座占地四十二萬平方公尺的古城,因漢初名將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陣擊退匈奴而得名。蒼山負雪,天色漸暗。李世翔裹著軍大衣夜宿長城遺址。極目遠眺,遠處是祁連山脈,近處是山丹軍馬場。在八卦營城址旁的山梁上,漢軍將士的墳塚在呼嘯寒風中更顯蒼涼悲壯。「年輕的戍邊將士帶著赴死的心情奔赴邊疆,與長城一起守護著中華文明。生在繁盛時代的我們,又怎麼能不保護傳承好?」李世翔對記者說。李世翔家住寧夏海原縣。小時候,他生活在縣裡西安州古城旁,最大的樂趣便是和小夥伴一起爬古城牆、撿古錢幣和瓷器碎片。長大後,他在鄉村經常能看到散落的古城和烽火台遺址。尋找古長城遺跡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萌發。實地考察徹夜無休寧夏被稱為「長城博物館」,境內分布著秦、宋、明等多個時期的長城遺跡。二○○六年,李世翔開始系統地研究、尋訪長城。他發現,一些隱匿在大山裡的長城,在地圖上並未記載。李世翔先根據古籍和相關文獻,確定長城可能存在的範圍和走向,再在衛星地圖上搜索,若發現可能存在長城的地方,就帶上筆、本子、捲尺和乾糧開車前往,徒步進山尋找。「西北的長城點位,你想看哪一個,我都能帶你去。」李世翔說,一年裡,自己有兩百多天都在野外「跑長城」。回來後,再根據照片和文字記錄繪製長城分布圖,結合《邊政考》、《漢書》等古籍驗證實地考察結果,常常徹夜無休。車子陷入冰窟、高處墜落摔斷眉骨、野外面對狼群……尋訪長城中的種種困難與挑戰,對李世翔來說如同「家常便飯」。二○一六年,李世翔被正式聘為長城保護員。「長城保護員的身分證明,是我工作的底氣。」他說。最讓李世翔難過的,是曾經還存在的長城遺跡,因人為破壞而徹底消失。為了守護長城遺址,他阻攔過從長城取土回家墊羊圈的農民,制止過攀爬烽火台的遊客,舉報過大搞建築而破壞長城遺跡的企業。「我總擔心自己跟不上長城消失的速度。希望能用文字、圖片將它們記錄下來。」李世翔說,「長城守護著我,我守護著長城。」不當老闆成極簡主義者 做真正熱愛的事李世翔在海原縣經營著一家列印店。可自從專注長城遺址保護後,生意反而成了副業。「老闆經常出去跑長城,幾個月不回來。一旦回來了,就讓我們打印長城的資料和地圖。生意不好時,別的老闆都出去跑合作,他卻不放在心上,我們都替他著急。」店員丁淑燕說。老闆放著錢不賺,天天去野外,這讓店員們很「無奈」。可看到老闆朋友圈裡蒼涼壯闊的長城圖片時,大家又漸漸理解︱︱「這是老闆真正熱愛的事」。對後世有意義的事從本可「住樓房、開好車」的老闆,到每天酸菜配掛麵、風餐露宿的長城保護員,李世翔未曾有半分後悔,反而感到充實快樂。為了長城,他變成「極簡主義者」。在野外尋訪長城時,李世翔一天只吃一頓油餅或泡麵,大部分時間睡在車上。工作室裡,堆滿文物的木架占據了大部分空間,僅剩的一片小角落裡,擺放著他的單人床和全部生活用具。李世翔也不添置衣物,那件印著「長城保護員」字跡的藍色工作服,常年「駐紮」在他的身上。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李世翔對長城的深情。「關你什麼事?」「你算老幾?」 ……當李世翔履行長城保護員的職責時,詰問與質疑常常隨之而來。「人生在世,應該做些對後世有意義的事。」李世翔說。令人欣慰的是,隨著長城保護宣傳力度加大,理解他的人愈來愈多。二○二二年,海原縣為李世翔在縣博物館旁開闢了工作室。從此,他吃住在這裡,深夜挑燈記錄巡查發現的新遺跡。總有故事讓後人看工作室是李世翔的「精神宇宙」。秦磚漢瓦、長城夯築工具、箭矢、鐵炮等五百多件文物把工作室的牆面填得滿滿當當。這些「寶貝」都是他十餘年來在長城腳下撿拾、自費從民間收購來的。在收藏文物的人眼裡,這些東西不值錢。可在李世翔眼中,它們卻是「千金不換」。為了更了解、記錄、科普長城,專科畢業的李世翔認真自學,十幾年下來,已能讀懂艱深晦澀的古籍文字,還掌握寫作、拍照、繪圖、做影片、做木工、操控無人機等技能。李世翔向記者展示自己手工製作的烽火台模型,連馬廄、軟梯都精細還原出來。工作室的牆上,始終掛著一幅他根據考察資料持續完善的長城分布地圖。每次有參觀的孩子來工作室,李世翔都會給他們一把糖果,指著自己收集的物件和自繪的地圖,向孩子們講述長城的歷史。「今後,我要把這些東西都捐給博物館,它們將成為歷史的見證。」李世翔說,「我想讓更多人了解長城、熱愛長城、保護長城。」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李世翔被海原縣聘為「顧問」,幫助發現更多文物。「這些年,他對海原縣文物保護事業的貢獻太大了。從某些方面講,比我們文管所的工作做得都要好。」海原縣文管所所長馬建東說。憑著十餘年的累積,李世翔基本弄清了西北的明長城走向。今年,他計畫弄清秦長城起首點和準確路線。李世翔說:「雖然書上說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但我在臨洮西面又發現了較為集中的長城遺跡,今年一定要把這一帶調查清楚。」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文博講述人】肖靜 文化底蘊深厚的療癒系文物解說員 下一篇文章 【陶瓷書法傳承人】尹志軍 瓷上筆墨「潮」起來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04伊拉克通訊展 機器人搶鏡2025.09.2705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6明年最低工資 漲至29500元 2025.09.2707緬甸寶塔節 上演水上慶典2025.09.2708【海闊天空】一窺雲的故鄉 武界祕境之旅2025.09.2709無人機演練 緊急物資運補2025.09.2710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 作者其他文章藝術家左文俊 人生就像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