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不是愈快愈好 超過2小時恐傷身

陳玲芳 |2024.06.25
588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年來路跑盛行,不少人以為跑步愈快、愈久愈好,心臟科醫師施奕仲,特別以「過來人」經驗提醒民眾,「為求鍛練而過度使用身體,其實並不健康!」雖然挑戰運動極限極具吸引力,但健康安全仍是運動的基本原則。

「慢跑」是一種頗具效率的有氧型運動。但馬拉松選手心跳停止及籃球員猝死意外時有所聞,令人怵目驚心。了解運動「極限」與「風險」,才是保障運動平安健康的不二法門。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每個人的運動極限不同,對於促進健康而言,並非挑戰巔峰就是最好。」關於運動強度,有個簡易的評估公式為「最大心跳率 = 220–年齡」。

以50歲的人而言,其最大心跳率應為170左右。若當事人運動時的心率達到最大心跳率的65%~75%,對他而言是中強度運動。75%~95%則進入高強度運動。如果跑步時已達到170最大心跳率,一般而言,此時對身體來說已是極大負擔,建議就不該持續加速跑步,以避免引起嘔吐、頭暈,甚至突然誘發致命性的心律不整等相關心血管病況。

而透過「進階運動心電圖」檢測,可了解運動過程中的心臟反應,包括心率變化等。個別化「體適能」評估也很重要,有些人跑步1、2分鐘,心率上升馬上超過最大心率的85%,有些人則可以持續跑步30分鐘以上,心率依舊維持在75%以內。

施奕仲提醒,有氧運動超過30分鐘,有助於提高身體代謝率,增加卡路里消耗量,提高健康效益,「但若超過2小時,則可能由於運動過量,反而對肌肉、關節及心血管系統造成太大負擔,過猶不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