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夏至剛過,白天氣溫容易飆破30℃,不少人都窩在冷氣房裡,可能出現「冷氣房中暑」現象,雖非正式醫學診斷,但的確是夏季常見,跟輕微中暑類似,建議多喝水、準備薄外套,在高溫環境一段時間後,先擦乾汗水再進到室內。
榮新診所副院長、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說,民眾口語說的「冷氣房中暑」,並不是正式的醫學診斷,只能說是夏天常見的現象,當室內冷氣開得強,因為溫差較大、身體溫度調適不及,而出現相關症狀,才會這麼形容。
康宏銘說,身體沒辦法散熱,就會出現中暑相關現象,毛孔擴張是身體啟動散熱機制,若從高溫進到低溫環境,毛孔與血管收縮,可能出現不適,症狀表現多為疲倦、頭暈、噁心等,通常半小時內可緩解。但是年紀大、慢性病等族群,可能因為會藥物影響排汗,導致更容易出現類似熱傷害情形,小小孩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民眾如長時間在冷氣環境下,可準備薄外套,並多補充水分,一般人每日排尿量約1500毫升,如果排尿量變少、顏色變深,就代表水分不足,要多補充水分,否則容易導致熱傷害。
長時間吹冷氣 空調流感上身
台大醫院副院長、家醫科醫師黃國晉表示,如果淋雨後進到冷氣房,就要趕快把身體擦乾換衣服,否則溼度更容易導致體溫降低,病毒容易找上門,可能進而產生呼吸道問題,如頭痛、流鼻涕、發燒等。
另外,專家也提醒,狂吹冷氣易得「空調流感」(Air Con Flu),尤其冷氣經過半年沒開,通常會發霉滋生細菌塵蟎,若開啟前沒有清洗,空氣循環將把汙染源帶到整個室內,不只有霉味和酸臭味,還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與過敏。
空調流感是一種因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下而引發的健康不適症狀,這些症狀通常包括喉嚨痛、流鼻水、咳嗽、頭痛、疲倦和肌肉痠痛,這種情況與真正的流感不同,但因為症狀類似,故得名「空調流感」。
美國加州公共衛生部指出,冷氣空調是設計來過濾空氣汙染和髒汙,例如塵蟎、花粉、黴菌孢子、懸浮微粒、細菌和病毒,若沒有定期更換濾網或清潔空調,就可能導致防護失效。
輔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李政達調查指出,冷氣機細菌量,把冷氣機裡面的塵埃樣本放入實驗室的冷光儀進行檢測,結果算出生菌數約600多萬,骯髒程度為生肉的2倍,進而引發呼吸道疾病、腹瀉嘔吐、皮膚過敏等狀況。
保持臥室涼爽 增加空氣流動
家電清洗技師王吉志則提醒,冷氣清潔上,民眾常常僅能自行清洗容易拆裝的濾網,卻漏掉其他重要部位如風鼓、散熱鰭片等較難自行清潔的部位,建議可以請專業、獲得認證的冷氣清洗技師協助清洗,品質有保障。
此外,除了開冷氣,專家提供幾個竅門,有助在炎熱的夜晚睡得好,首先是盡可能保持臥室涼爽,像白天時把窗簾拉上、增加房間內的空氣流動與通風,都有幫助;改變睡眠的安排,若是與體溫較高或睡覺容易出汗的人同房,可試著分床睡;最後是不建議洗冷水澡消暑,水溫太冷可能導致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