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吳娟瑜
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長的過程,當面對生老病死的考驗,練習個人先勉力站穩,找到Hold住自己的力量,從「悲傷五階段」學習,讓孩子也能一起度過難受無助的經歷。
「媽咪,為什麼是我?」,當九歲女兒霓霓掉著淚問文斐,她剎時淚水盈眶,但是她記住我的提醒︱︱Hold住!Hold住!
霓霓在上小學一年級時,常頭暈、頭痛又忽然跌倒,經大醫院檢查發現腦部有癌細胞,一時,全家陷入恐懼和全心應戰的情境。
原本活潑可愛的女兒變得沉默不語,文斐在陪伴開刀、住院治療過程中,一向表現堅定勇敢,但這天當霓霓小心翼翼地問出這句話,笑臉常開的媽媽也幾近崩潰了。
悲傷五階段
文斐把霓霓摟進懷裡,輕柔地拍撫女兒的背部。她說:「霓霓,媽媽也問過自己這句話,為什麼是我女兒要受這種苦?現在,媽媽陪伴妳,我們一起來找答案,好嗎?」
文斐在「幸福導師班」,聽我談起精神科醫師伊利莎白.庫勒博士的「悲傷五階段」:
一、否認/隔離 二、憤怒
三、討價還價 四、沮喪 五、接受
所以,文斐在「悲傷五階段」的學習裡,她明白女兒的感受。人的一生多少會碰到這五個階段的考驗,她不從長輩質問:「是否工作忙碌,疏忽照顧女兒」來自責,她和老公就是給女兒堅定暖心的肩膀依靠,尤其和醫院病童變成好朋友,大家互相打氣、彼此祝福,勇敢地面對療程。
夢中找爸爸
五歲的小兒子在睡夢中囈語不斷,藍琪低頭仔細聆聽,只聽見小兒子細碎、不完整地喊著:「爸,再飛高一點。」顯然小兒子夢見跟爸爸放風箏……
藍琪一邊聽,一邊喉嚨哽咽,藍琪的老公在兩個月前的早上,騎著摩托車趕著上班,不料滂沱大雨突襲,一輛小貨車違規急衝,硬生生地從背後撞上停在紅燈前的藍琪老公,救護車送到醫院時,藍琪來不及和老公見最後一面,噩耗就傳來了。
前後一個半月,藍琪處理喪事,又安定自己的工作,好不容易一切就緒,卻聽到小兒子的囈語,她想起了關心孩子們情緒的重要性。
老大女兒,國中二年級;老二兒子,國小六年級,一向懂事貼心,知道媽媽這段日子很辛苦,但畢竟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安慰媽媽,幸好小兒子發出了夢中囈語,提醒藍琪可以做點什麼來改變家庭氣氛。
講出懷念的感覺
就在周日中午,藍琪熬了一鍋老公最愛吃的咖哩飯,在餐桌上也擺了一副空的碗筷,還笑瞇瞇地說:「請爸爸一起吃哦!」
三個孩子心理沒準備,女兒反應最快,馬上配合演出:「對!爸爸最愛吃咖哩飯,我也愛吃咖哩飯,哈!我不要紅蘿蔔,誰幫我吃……」
就在說說笑笑中,三個孩子把「爸爸」兩個字順口而說出來,談起和爸爸做過的糗事、傻事、樂事……看到孩子們終於可以敞開心談爸爸,文斐明白陪伴孩子度過失去爸爸的悲傷,她已經找對方向來處理了。
一起度過難關
人生或許不盡完善,但是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長的過程,當面對生老病死的考驗,練習個人先勉力站穩,找到Hold住自己的力量,從「悲傷五階段」學習,讓孩子也能一起度過難受無助的經歷。有時生氣老天爺不公平,有時躲起來痛哭流涕,有時深度談心事,有時心平氣和想想還有什麼事可以做………
「大家是可以把傷心的感覺講出來的。」,藍琪給出了她寶貴的生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