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第三好馬俏哥

文/余遠炫 |2024.06.03
663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艋舺地區在清朝年間曾流傳「第一好張德寶,第二好黃阿祿嫂,第三好馬俏哥。」這「三好」有些共同特質:第一他們是「好額人」,也就是有錢的郊商,皆來自福建泉州府;第二他們都是「好心人」,有一副樂於助人的好心腸。

艋舺王氏家族的開基祖王宗河(1796-1858),是馬俏哥的父親,年少聰穎,聲若洪鐘,原本是被寄予厚望的讀書人,但因家中遭遇海盜打劫,兄長被殺,為了復興家業,來到北台灣發展,棄儒從商,成立義興商號。

王宗河幫助地方維持治安與協助社會福利,使得上千名百姓能安居樂業,他的義行獲得官方誥封鼓勵,甚至在去世後還獲得五品藍翎奉直大夫榮譽。王宗河六十二歲生病彌留階段,上千艋舺人為他祈禱求福,香案與金紙堆積成山。他去世時,艋舺人哭泣哀傷,出殯之日更達上萬人為他送葬。王宗河的另一個名字叫王義德,台北市南港軍營中的古蹟王義德墓,就是他埋葬的地方。

王宗河有三個兒子:長子早夭,二子「馬赤哥」王則樹(家霖),三子「馬俏哥」王則振(家瑛)。馬俏哥因個性爽朗愛笑,也被稱為「馬笑哥」,從小受到父親王宗河影響,急公好義,他發起的義莊「艋舺同仁堂」專門協助因病而死或無人收殮的孤苦人,予以適當的安葬。

王宗河的二子王則樹,在家鄉泉州力拚科舉考試,但身體羸弱因病離世,王宗河將兒媳黃嘂娘接到艋舺照顧、三子王則振幫助寡嫂打理家業。

黃嘂娘守寡四十六年,於光緒十九年去世,兒子王天錫為母親向朝廷爭取貞節牌坊,她的「黃氏孝節坊」至今仍保留在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內。王天錫則成為王家第三代繼承人,也是台北建城的十四董事之一。

「馬俏哥」王則振除了設立艋舺同仁堂,餘錢還購買了田園,種植耕地與設置義倉,更建立育嬰堂,至小到老從生到死,能力所及都伸出援手照顧。而王氏家族留下的「王義德墓」、「黃氏貞節坊」與「艋舺王宅二進遺構」等三處古蹟,也讓後人了解王家在萬華發展的這一段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