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4.05.30
5251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1

巴西南部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5月發生嚴重洪災,當地一名老師布瑞索拉(Ivan Brizola)一看到消息,就向鄰居借了一艘皮艇前往災區;雖然不會游泳、也沒駕駛過皮艇,但他邊救災邊自學,和其他義工一起救起300多人、數十隻動物。儘管自己的家也被淹沒,但布瑞索拉表示:

「我時刻提醒自己,面對悲劇不能沮喪。」

2

張竣凱從劇場設計系畢業時,原本想留在北部發展,卻強碰疫情,他決定返回家鄉南投,意外發現偏鄉也有藝術潛力;2022年,他發起第一屆「囊底路生活戲劇節」,藉由走讀、表演、實作等方式,重新演繹家鄉故事。張竣凱希望能藉此告訴北漂打拚的年輕人:

「如果我能做到在家鄉從事藝術工作,你們也可以。」

3

0403花蓮強震發生時,來自希臘的Dimitris Belbas當時與家人被困在落石坍方中斷的白楊步道;面對危難,他發揮童子軍的精神,先協助受困5人脫困,再折返與警員攜手救出剩餘的5名旅客,英勇義舉被封為「希臘英雄」,對此封號,Dimitris Belbas謙稱:

「我覺得我不是英雄,只是做了本能可以做到的事。」

4

吳文正擔任衛福部嘉南療養院院長4年來,他除了提升醫療品質,還擴大服務量能,例如成立「友窩團體家屋」,讓患者重回社會之前,能有穩定、適應的處所;他不怕值班、加班,就連陪復健病友完成洗車訓練,都盡可能親身參與。吳文正認為:

「人生應該是追求可助人的價值,凡事盡力而為,就能莫枉此生。」

5

美國近250萬名農場工人,近75%是移民,他們得長時間勞動,卻只能領微薄的薪水;為了讓大眾看見移工的困境,墨西哥藝術家馬丁內斯(Narsiso Martinez)以農產品盒子為畫布,為移工畫肖像,展現工人的辛勤與價值。馬丁內斯說:

「當工人在藝術中看到自己時,他們感到被包容並感到自豪,這是我在努力的目標,因為他們為國家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6

不忍見弱勢民眾無法安心下葬,在夜市擺攤的陳鴻榮號召其他攤販,於2010年成立「雲林縣夜市慈愛會」,13年來,幫助超過5000名往生者走完生命最後一程,也協助學生就學、提供語言治療等,迄今捐出善款已逾2億7000萬元。陳鴻榮的信念是:

「即使負債也要助人,因為行善不容等待。」

7

2012年,美國藝人達芬喬伊藍道夫(Da'Vine Joy Randolph)憑藉百老匯音樂劇《Ghost》,拿下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提名,自此打響名號;今年她以電影《滯留生》,橫掃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等大獎的最佳女配角獎,也迎來人生第一座奧斯卡金像獎。藍道夫表示:

「長久以來,我一直想要與眾不同,但如今我領悟到我只需要做自己,感謝你們看見了我。」

8

因為自己的哥哥是精神病患,讓郭海平非常關注精障患者的困境,2006年,他以「藝術醫院」為概念,在中國大陸創辦「南京原形藝術中心」,提供精神病患揮灑的空間,藉此找到歸屬感;多年來,他分毫未取,甚至還幫助病患成為商業畫家。郭海平說:

「患者是藝術家,跟我們是平等的,我只是創造一個土壤,希望大家能看到他們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