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烈火與寒冰

文/林一平 |2024.04.23
869觀看次
字級
圖一:作者繪佛洛斯特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最近哈瑪斯與以色列戰爭,生民塗炭,讓我想起了〈火與冰(Fire and Ice)〉這首詩。作者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1874—1963)寫著:「有人說世界將以烈火終結, 有人說世界將毀滅於寒冰中。從我體驗過的欲望來看,我支持那些傾向烈火的觀點。但如果世界必須毀滅兩次,我想我對仇恨已經了解夠多,得以說寒冰也同樣威力強大,足夠滅絕世界。」哈瑪斯突擊以色列,殺害無辜民眾時,我想到「火」;以色列反擊,傷及巴勒斯坦平民時,我想到「冰」。

〈火與冰〉,分別以「火」和「冰」象徵欲望和仇恨,明示人類的情感及其破壞性潛能。烈火經常與激情和人類無法控制的欲望本性聯結。佛洛斯特透過對激情和強烈欲望的深刻體驗,將烈火比喻為欲望的破壞性力量,展現了他對人類情感的敏銳洞察。

詩的後半部分寫著,寒冰也同樣具有滅絕世界的力量。佛洛斯特認為仇恨是另一種具有毀滅潛能的強大情感,以「寒冰」來象徵。 仇恨的冷酷無情,足以冷凍人和社會的關係。

詩的主題圍繞著欲望和仇恨這兩種情感的破壞性本質,反映了人類的毀滅能力,提醒我們要警覺因強烈情感所引發的行為後果。 詩中結構的巧妙與簡潔的語言共同增強了詩的訊息,使之成為一首經典之作。

欲望與仇恨經常在我們內心深處交織交錯,互相影響。欲望代表我們對所需事物的追求,可能是物質的享受、成功的追求或是愛情的渴望。而仇恨則是一種對他人、事物或環境的強烈厭惡和敵意。

2014年11月18日我參觀維也納美術學院,腦中浮現被該學院拒於門外的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將希特勒的行為連結到〈火與冰〉的情境。希特勒年輕時渴望成為藝術家,但未能被維也納藝術學院錄取,使他感到極度的挫敗和憤怒。他移居德國,加入了德國工人黨(後來的納粹黨),並迅速崛起為黨的領袖。

希特勒渴望建立德意志帝國,將德國提升為一個種族主義的國家,這種野心如同〈火與冰〉中的烈火,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數百萬人的死亡。

希特勒對猶太人、少數族裔和其他政治敵人的仇恨是無情而冷酷的,如同〈火與冰〉的寒冰,以殘忍和毀滅性的方式對待這些群體,冷漠地忽視他們的苦難和死亡。

希特勒的生平是一個極端而可怕的例子,警示我們欲望和仇恨若得不到適當的管控和宣洩,可能會導致極為災難性的後果,不僅對個人而言,也對整個社會和世界造成嚴重的破壞。

今日中東衝突,亦如同「火與冰」。哈瑪斯的「烈火」表現出欲望的破壞性力量;以色列的「寒冰」同樣具有滅絕的力量,仇恨的冷酷無情感,足以冷凍種族間的關係。佛洛斯特思索世界不僅一次,而是兩次終結的可能性。全世界的愛是否足以化解人類衝突中的「火與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