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學家 王娜 追星37年 用小望遠鏡開拓大視野 文/記者潘瑩、白志強 |2024.03.31 語音朗讀 5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娜(前排中)和學生在電腦上查看最新觀測數據。圖/新華社王娜在新疆天文台辦公室工作。圖/新華社新疆天文台南山觀測站,王娜(左)和學生一起討論最新觀測數據。圖/新華社2024年3月6日,在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觀測站,王娜(左)和學生一起研究最新觀測數據。圖/新華社帕米爾高原星空。圖/新華社圖/新華社航拍慕士塔格觀測站。圖/中科院新疆天文台提供 文/記者潘瑩、白志強 春寒料峭,烏魯木齊南郊,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觀測站大院裡,幾頭「串門」的野馬鹿悠閒地啃食著枯草。不遠處,望向蒼穹的射電望遠鏡,不時扭轉「脖頸」,發出低沉的嗡嗡聲。又是一年春來到。王娜走在沙沙作響的脆雪上,抬頭看見建站之初栽下的幾株白樺樹,正萌發勃勃生機。她不禁感慨:「前些年總也長不大,這次看上去好像忽然就變高了。」新疆天文事業也在「拔節生長」。一九九○年代,大陸首個脈衝星觀測基地在這裡建成。從天山腳下這片靜謐的山谷出發,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台長、首席科學家王娜,帶領團隊不斷進取,使新疆天文台從西北邊陲一個人造衛星觀測站,成長為大陸五大綜合性天文台之一。如今,他們正在打造世界最大、精度最高的百公尺級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開啟工作狂模式高考填報志願時,王娜聽從高中老師建議,選擇了陌生的天文專業。一九八七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後,她回到故鄉新疆,進入當時的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二○一一年更名為中科院新疆天文台),由此步入天文科研領域。一九九○年代,大陸開啟脈衝星觀測實驗。新疆地廣人稀,具有優良的天文觀測條件,吸引了大陸不少天文領域專家。一九九六年,在北京大學吳鑫基教授帶領下,科研人員透過烏魯木齊天文站南山二十五公尺射電望遠鏡,成功觀測到脈衝星,震動天文界。王娜當時是重要參與者,第一次成功捕捉到脈衝星脈衝信號帶來的喜悅,激盪著這顆年輕的心,也在那一刻點亮了她的「星空」。她立志要為國家脈衝星研究貢獻力量。赴澳洲國家天文台做訪問學者,攻讀北京大學天文學博士,此後又再次赴澳洲深造,在王娜心中,「始終有一根線牽引我回到新疆」。學成歸來後,她一頭栽進脈衝星研究領域。同事們回憶,王娜回國後開啟了「工作狂」模式:在山上一待就是十天半月,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經常見她在實驗室沒日沒夜寫程序。王娜帶領團隊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填補了大陸脈衝星觀測方面的空白,開創了大陸脈衝星理論研究與實測相結合的新領域,也使新疆天文台成為海內外重要的脈衝星實測基地之一。探測到百分之二十的已知脈衝星周期躍變現象,累計觀測脈衝星三百多顆,形成脈衝星研究重要數據庫……藉助南山觀測站二十五公尺射電望遠鏡,新疆天文人的研究成果持續「井噴」。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射電天文學的開創者之一王綬琯院士生前曾評價,烏魯木齊天文站是用小望遠鏡作了一項重要的學科開拓,帶動了大陸脈衝星實測研究。仰望更廣闊星空走上領導職位後,王娜開始思考「帶領團隊向哪裡去」的問題。隨著射電天文學步入高靈敏度大樣本時代,迫切需要建造更大接收面積、更高分辨率和更大天空覆蓋的射電望遠鏡。「在全球天文觀測網絡中,亞歐腹地是非常重要的支撐點。」王娜認為,基於優越的觀測條件,再加上新疆天文台在脈衝星等方面的技術設備與研發都取得了大陸頂尖成果,新疆有能力建設大口徑射電望遠鏡。二○○五年,王娜提出在新疆建設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的想法。「新疆這麼好的條件,值得我們拚盡全力做這件事。」一次次踏勘選址,一遍遍研討論證,王娜和同事們向上級提供了大量詳實數據和有力論證,終於迎來好消息。二○一○年,中科院決定在新疆奇台縣建設全球口徑最大的一百一十公尺口徑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由新疆天文台牽頭研製。二○二二年九月,奇台射電望遠鏡(簡稱QTT)奠基開工。除了QTT,新疆天文台在帕米爾高原勘選出可與世界一流光學觀測站相媲美的慕士塔格觀測站,目前已建成多台套天文觀測設備並投入科研觀測使用。與王娜同年進站工作的王石,現任新疆天文台綜合辦主任。「這些年望遠鏡數量愈來愈多,望遠鏡口徑愈建愈大,野外台站從無到有。」他說,在王娜帶領下,新疆天文台向「國內一流、世界領先」邁進,如今已成為大陸現代天文布局中的主要力量、國際合作研究網絡中的重要單元以及國家空天任務聯測網的關鍵節點。從艱苦環境起家 解開宇宙生命起源之謎新疆天文台,前身是一九五七年成立的烏魯木齊人造衛星觀測站。從四位觀測員、幾台便攜式廣角望遠鏡和一台收報機起家,在當時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大陸人造衛星觀測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已退休的觀測站負責人何文蘭回憶,那時在室外觀測,冬天最苦,攝氏零下二十多度,穿著棉大衣、氈筒靴,拿著廣角鏡觀測一圈,手凍僵了,臉凍木了,鼻涕流下老長,卻渾然不覺。「老一輩的『人衛精神』,潛移默化影響了後來人。」王娜說。南山觀測站建站初期,因為遠離城市,缺少通訊設施,用水和給養靠卡車從山下運來,條件非常艱苦。科研人員在山上一待就是幾十天,顧不上家人,但都不畏艱辛,甘於寂寞,踏踏實實搞科研。引領團隊朝世界級邁進建設一百一十公尺口徑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在天文界是重大創舉。其科技含量之高、質量要求之嚴、投資費用之大,使建設工作難度「史無前例」。而王娜承擔QTT項目的概念設計、科學目標研究、關鍵技術預研等重要工作,其肩上責任之大可想而知。「這是我科研生涯中迎來的最大挑戰。」聲音柔和、目光堅毅的王娜向記者坦言,「我總想,不怕挑戰是我們科研人員要具備的素質,最主要的是,這個望遠鏡在科學上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王娜告訴記者,項目目前開局良好,已完成天線系統詳細設計方案和電磁兼容總體設計方案評審,望遠鏡總控與天文觀測軟件、超寬帶高保真信號採集和處理已進入實驗開發階段,「我們有信心在二○二八年完工」。「QTT的立項和建設,讓國內天文人看到大陸在射電天文領域趕上、甚至超過世界領先水平的希望。」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後李小虎認為,在新疆從事天文科研前景廣闊。他學成歸國後,進入新疆天文台,成為天體化學研究團組負責人。他和團隊構建的天體化學模型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大陸和國際研究團隊都在期待,QTT建成後,為天文學家解開宇宙生命起源之謎尋找更多信息」。「新疆天文台不斷吸引海內外各類高端優秀人才加入,目前我們團隊從當初只有四、五十人,擴大到接近二百人。」王娜說,她最大的願望是高質量建成奇台射電望遠鏡項目,發展慕士塔格觀測站,建設世界級天文觀測中心,吸引天文人才向西部聚集,為中國乃至世界天文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雲南名醫 40年護心之路 下一篇文章 趙晶 幕後英雄愛上低調的付出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04伊拉克通訊展 機器人搶鏡2025.09.2705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6明年最低工資 漲至29500元 2025.09.2707緬甸寶塔節 上演水上慶典2025.09.2708【海闊天空】一窺雲的故鄉 武界祕境之旅2025.09.2709無人機演練 緊急物資運補2025.09.2710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