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給付多種藥物 助擊敗高致命性血癌

陳玲芳 |2024.03.21
528觀看次
字級
衛教記者會合影,左起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醫師黃泰中、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柏旭、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友黃女士、林口長庚血液科主任郭明宗。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 在我國2021年男性與女性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名,是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非常快速,短短數周,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

醫師指出,成人患者想要穩定控制疾病的關鍵之一,就在於異體幹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殖),但移植後若發生復發,五年存活率可能只剩下7%,五十歲以上患者,更驟減至3%。所幸,在健保給付多種藥物的今日,只要積極與醫師配合,都有機會可以擊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陰霾,奪回人生主導權。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提醒,一旦莫名發生蒼白無力、感染發燒、瘀青、出血不止、骨骼疼痛或是淋巴結腫脹等症狀,務必要仔細觀察,若症狀超過一周都沒有好轉,或是日益加劇,務必及時到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指出,今日已有多種藥物,可讓患者在無經濟負擔狀況下使用,舉例而言,異體幹細胞移植前,可先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殲滅癌細胞,達到「微量殘留病灶陰性」。

亦即「把癌細胞殲滅到連先進的精密儀器都檢測不到」,提升移植的預後成效、延長存活與疾病控制時間;倘若不幸復發,除了化學治療之外,已有許多不同藥品可以選擇,醫療團隊仍可為患者搶時間救命。

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柏旭(左)與病友黃女士合影。圖/記者陳玲芳


「當時完全沒有料想到,看似老化、疲勞的症狀,竟然是急性血癌引起,甚至在完成化療後不到半年,就被醫師告知復發,需要接續進行更高強度的化療,以及異體幹細胞移植。」六旬黃女士,今(21)日現身記者會,分享罹病與治療經驗。

自認平日身體狀況良好,每天爬山、登高600階,但去年卻突然變得容易疲倦、氣喘吁吁,且腰部、腹部的不適感愈來愈嚴重,爾後輾轉前往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柏旭的門診,經血液及骨髓檢查後,確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且帶有高惡性度的費城染色體突變。

考量到自己復發風險較高,且身邊親友的幹細胞都不適合捐贈,而每一次的移植都要碰運氣、花時間等待善心人士的捐贈與配對,黃女士接受蘇醫師建議,在移植前先透過藥物,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目標,降低未來復發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