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人骨拼圖 治癒6歲童罕見顏面瘤 陳玲芳 |2024.03.21 語音朗讀 4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北榮總醫療團隊,為陳小弟(中)歡喜慶生。圖/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6歲陳小弟,因持續半年右臉不對稱性突出至他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臉顴骨有一顆直徑約1.7公分的腫瘤,雖無疼痛、痠麻及其他顏面功能等症狀,但由於無法確認腫瘤性質,擬定治療方針,父母轉向台北榮總求助,經超音波導引切片及次世代定序檢測,診斷為罕見的顏面骨「惡性梭狀細胞肉瘤」。台北榮總醫療團隊考量到臉部美學及外觀的重要性,同時需要進行惡性腫瘤的根除性治療,除了化學治療外,使用最先進的「3D列印手術導引拼圖模型」,進行精準、微創的腫瘤切除手術,並搭配使用「冷凍自體骨」達成生物性重建,術後七個月追蹤顯示腫瘤無殘留、再發跡象,陳小弟臉上完全看不出任何不對稱或開刀痕跡,重拾罹病前的天真笑容。手持模型的陳小弟,與媽媽開心合影。圖/台北榮總提供北榮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顏秀如表示,「惡性梭狀細胞肉瘤」是一種罕見的骨頭或軟組織惡性(癌性)腫瘤,起源於存在全身各種如脂肪、肌肉、血管、神經、骨頭周邊結締組織之中的梭形細胞。診斷方式包括影像檢查、活體組織檢查和組織學檢查。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具體取決於癌症的分期和位置。北榮重建整形外科主任王天祥表示,梭狀細胞肉瘤通常發生於四肢,並好發在四十歲以上成年人,常見症狀包括腫脹、疼痛,以及受影響區域的明顯腫塊。以陳小弟的年紀來說,這是非常罕見的案例,罹患的惡性腫瘤位於右側顴骨,也非屬好發位置。王天祥說,顴骨提供中臉支撐、臉頰輪廓、臉部表情肌肉附著及下頷活動等功能。而顏面骨跟身體其他地方的骨頭特性不同,手術時需注意臉部對稱度、腫瘤完整切除、乳牙牙根位置以及兒童未來臉部發育等問題。陳小弟的腫瘤被顴骨包住,需要鋸開頭骨,又希望臉部傷口不能太明顯,所以需要手術前詳盡規劃,設計3D列印手術導引模型來輔助手術定位。北榮重建整形外科主任王天祥(左1)表示,梭狀細胞肉瘤通常發生於四肢,並好發在四十歲以上成年人,以陳小弟的年紀來說,這是非常罕見的案例。圖/台北榮總提供傳統手術方式,需要切開頭皮長達數十公分的傷口,醫療團隊使用「拼圖拼接」的概念,讓手術導引板分成數小塊,能順利地從病人眼角及口腔內的微小創口導入,再拼接之後準確放在顴骨上。其可精準的鋸開頭骨切除腫瘤,也能大大縮小傷口,王天祥指出,這也是台北榮總使用「3D列印手術導引拼圖模型」的第一個案例。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吳博貴指出,「冷凍自體骨」生物性重建技術,可以保留病人自己的骨骼結構,更可藉由骨骼本身蛋白質功能的保存,與周邊幹細胞的生長,達到骨骼活化,因此可以達到較佳的重建後功能與外觀。 前一篇文章 健保給付多種藥物 助擊敗高致命性血癌 下一篇文章 三總用AI揪骨鬆 44歲男性也難逃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3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08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2025.11.0109【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10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農試所研發 咸豐草茶飲隨手包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影響情緒睡眠免疫力 作者其他文章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防腸病毒、流感 洗手降25%風險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