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變色、長斑等情形而導致吞嚥困難,醫生提醒趕快就醫,恐是癌病的前兆。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33歲的張男舌頭潰瘍逾半個月,至診所治療未見改善,經醫生做檢查發現是早期舌癌,所幸經過一年的治療未影響到吞嚥與說話功能。醫師羅茹莜提醒除了遺傳之外,接觸菸酒和檳榔就是口腔癌的高風險族群。
阮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羅茹莜今(3/21)日指出, 國內多數口腔癌的患者以中壯年的男性居多,他們不只年輕力壯,還多為家庭的經濟支柱之一,根據2020年的統計,台灣口腔及口咽癌約有7000人,男性佔逾8成。口腔手術可能帶來的影響,包括進食、說話、呼吸、外觀等的改變,有時還合併精神衝擊、社交衝擊,生活品質大走鐘。
羅茹莜表示,抽菸、喝酒、吃檳榔是三大高危險族群,而他們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
醫生說,要防範口腔病變,篩檢可以早期發現,還有口腔白班、紅斑、疣狀增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等。羅茹莜表示,倘若民眾於篩檢時發現癌前病變,經諮詢是否要切片、切除,或者追蹤檢查等,都是防治的方法。
醫生也提醒民眾要自我觀察是否有早期症狀,例如口腔顏色改變、口腔腫脹硬塊、超過兩周以上的口腔潰瘍、口腔不明原因出血疼痛等,都是警覺的徵兆。
羅茹莜指出,近年研究顯示,台灣約有3成口咽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
有關,其中又以HPV16及58型居多,民眾也可以透過疫苗施打做防治。
至於口腔黏膜檢查,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篩檢,早期發現有助於早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