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治平畲族鄉與玉扣紙

文/謝貴文 |2024.02.27
243觀看次
字級

文/謝貴文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的治平鄉,為居民僅萬餘人的偏僻鄉村,但因是千年的畲族原鄉,又生產聞名的玉扣紙,而散發出迷人的文化風采。

相傳,畲族起源於上古有一名為「盤瓠」之犬,因殺敵立功,高辛帝賜三公主與之婚配。婚後夫妻隱居於廣東潮州鳳凰山,以耕田狩獵為生,生三男一女,三男各獲賜姓盤、藍、雷,一女嫁予鍾姓。此四姓世代相傳,相互婚配,進而繁衍為畲族。

隋唐時期,畲族人已遷徙聚居於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泛稱「蠻僚」。位在閩贛邊界中部的寧化,古稱「黃連峒」,即以「峒蠻」為主體族群。雖然後來漢民大量遷入,畲族逐漸漢化而退居少數,但迄今全縣仍有九千餘人,分布於九個鄉鎮中;治平為唯一的畲族鄉,占其中四成多人口,主要為雷、藍、鍾三姓。

目前治平鄉僅有少數人會講畲語,但仍虔誠奉祀最高祖神──盤瓠。早年以清明節為祭祖日、農曆六月初六為「晒祖圖日」,以村莊為單位,由族長主持,在設有祖先牌位的祠堂或祖厝廳掛「神像祖圖」、立祖杖、列族譜,舉行祭祖、晒祖圖儀式,由族長講述祖圖上的盤瓠故事。可惜在一九六四年「四清」運動時,祖圖、祖杖皆被銷毀,今僅存清明祭祖儀式。

治平鄉除為畲族原鄉外,也是山清水秀之地。境內雞公崬為全縣最高峰,也是閩江、贛江、韓江之源頭,水系甚為發達。全鄉山多田少,素有「九竹一田」之稱,毛竹林面積將近十六萬畝,人均達十一畝,為三明市的毛竹大鄉。在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下,也成就其造紙產業。

玉扣紙為生料竹紙「毛邊紙」中的上品,因紙質厚重,又稱「重紙」、「官邊」。所謂「玉」指溫潤如玉,光澤內斂,不易反光傷眼;「扣」則有二說,一是計量單位,二是竹紙紙品的一種類型。由於其紙面平滑堅挺,吸墨適宜,多用於書寫文獻、奏章及印刷線裝書,許多寧化客家族譜亦用此紙。

治平鄉的造紙業始於宋代,鼎盛時期有紙寮三百餘槽,年產紙三萬餘擔,而被譽為「紙都治平」、「閩西紙都」。當地生產的玉扣紙,曾於一九四七年來台參加慶祝光復兩周年的名特產品展覽會;一九七○年代,則是官方印製線裝著作及文書的專用紙;二○一九年,這項造紙工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今,治平鄉除保有純淨的自然生態與生活樣貌外,還設有畲族文化及玉扣紙兩間展示館,希望帶領遊客認識其族群特色與傳統產業,體驗珍貴的手工造紙技藝,感受此地宜居慢活與文化之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