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陳復
林以晨念高中時,首度承辦活動,面對挑戰,她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決心,成為她成長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
她,一位背景特殊的女孩,雖然面臨隔代教養與父母離異,卻始終沒影響其性格,她選擇繼續當個樂觀的孩子。她說,自己的童年時光在市場中度過,每天與來來往往的客人打交道,幫爺爺奶奶做生意,這使得其心靈在熙來攘往的市場中獲得塑造,從小就不怕生。而隔代教養與父母離異造成的各種觀念上的差異,使得她在傳統價值觀和現代思維間,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影響她日後既可接受傳統的觀念,也想用現代的方式思考來審視事情。
這個女孩就是林以晨同學。以晨會讓我眼睛一亮,來自於她對於企畫有著高度的熱情。她說,自己在念高中時,首度承辦某個活動,這成為她成長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面對這個挑戰,以晨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決心,她說:「在活動中,我發現自己對組織與策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從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
這場活動體驗不僅讓她意識到自己的潛能,更讓她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由於對辦理活動與宣揚內容有著特殊的喜愛,這段奇幻的成長歷程彷彿一幅鮮豔的畫卷,描繪著她由市場小女孩輾轉變成活動策畫者的方向。
在以晨的跨域學習經驗中,藝術、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成為她生命中一個重要轉捩點。開始辦活動後,她面對各種困難,就像是踏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大門。進入這個新的世界,她就像一塊吸水海綿,開始狂吸收各種相關知識,並從中獲得經驗。
她踏入了公民議題、高中校內政治與創新創業論壇等領域,最終成為新北文化大使,並逐漸形成了系統性的實踐,這些經歷讓她如願考上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以晨曾經笑著說:「回顧高中時的自己,我就像個體制內的怪人,別人假日在泡圖書館,跟書本上的知識較勁,我則東奔西跑參加活動,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因為如此,她常被家人說:「你的未來該怎麼辦,能有學校念嗎?」生命會自己尋找到出路,好在現在的以晨,終於完成了家裡的期待,考取國立大學,更加使得她相信自己往日的選擇沒有錯,並視為是人生一段有趣的冒險。
展望未來,她的期許是創立「馬尼貝工作室」,從事外包和舉辦營隊的相關工作。她希望這個工作室不僅僅是一個實體商業機制,更是一個只要有好奇心,就能用不設限的方式來代入各種主題的平台。她想讓人們看到未來的希望,抑或發現問題,只要有這個意識,以晨就希望用自己的溫暖,來影響和啟發這些活動參與者。
這個夢想是她特殊生命成長歷程中的動能,讓她更認真追求自己的目標,並跟自己在學校的學習結合,她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校園生活跟實踐理想其實並不衝突。」她很感謝在縱谷跨域書院有一群同學願意跟著她攜手合作這種生命的探險,從零開始展開散播熱情的社會實踐。
(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