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河童
文/陌上君
蘇東坡在汴京當官時,曾有一次對好友劉貢父說:「我和小弟以前在家讀書時,母親曾讓我們每日享用『三白』,哇!那滋味絕了,簡直是人間極品啊!我們當時吃了,就不再相信人間還有珍饈能比得上這三白呢!」
劉貢父聽了,大為心動,以為蘇東坡說的三白飯是稀世美食,很想知道這「三白」是什麼東西,便忍不住問:「老蘇,你快說說『三白』到底是什麼稀罕食物,我口水都快流下來啦!」
「你猜猜看啊!」蘇東坡故意逗他。
「這我怎麼猜得到呢?我又沒吃過。」劉貢父急著說。
蘇東坡看著劉貢父心癢難耐的樣子,覺得有趣,故意不告訴他。等他捉弄夠了劉貢父,才告訴他:「三白就是一撮鹽,一碟生的白蘿蔔,一碗白米飯。」劉貢父聽了哈哈大笑,知道蘇軾在跟他開玩笑,也不以為意。
過了一段時間,劉貢父送了一封請柬,邀請蘇東坡到家裡吃「皛飯」。蘇東坡壓根兒就忘了自己說過三白飯,便對來人說:「貢父學富五車,想來這皛飯一定有典故。」
於是,蘇軾便欣然赴約。到了劉府,只見餐桌上擺了一撮鹽、一碟生的白蘿蔔、一碗白飯,一下明白過來劉貢父也在跟他開玩笑,但他也不說破。既然人都來了,當然要好好享用朋友請的「精緻大餐」,於是兩人秋風掃落葉般把「皛飯」吃完。享用完畢,蘇東坡起身告辭,再三向劉貢父表示誠摯的謝意,臨走時對劉貢父說:「明天請到小弟家來,必當奉上『毳飯』,作為今日盛情款待的回禮。」
聰明的劉貢父心知蘇東坡葫蘆裡一定在賣什麼藥,卻怎麼也想不明白「毳飯」究竟是什麼把戲。
隔天,劉貢父依約來到蘇東坡家裡,兩人入席之後,便天南地北、詩詞歌賦的談起來。眼見午時已過,桌上仍舊空空如也,不見香噴噴的飯菜上桌,劉貢父餓得飢腸轆轆,便說:「老蘇啊,快把飯菜擺出來吧!我已經餓扁啦!」蘇東坡安撫說:「貢父兄,先別著急,我一早就吩咐家人了!好飯不怕晚。」
如此反覆催促再三,蘇東坡仍舊天南地北的聊天,若無其事。劉貢父最後實在忍不住,情緒有點激動的說:「老蘇!你到底上不上菜啊?我實在餓得受不了了。我也不吃你那三毛飯了,我現在就打道回府去填肚子。」
蘇東坡微微一笑,才慢條斯理的說:「貢父兄啊,鹽也毛(無),蘿蔔也毛(無),飯也毛(無),這三樣東西都毛,不是『毳飯』是什麼呢?」原來當時口語把「無」念作「模」,「模」又和「毛」讀音相近,猶如現今網友常說的「有木有?」一樣的意思。所以「三毛」就是鹽、生蘿蔔、飯都沒有。
自認聰明的劉貢父料想不到蘇東坡竟用這一招回敬,便哈哈大笑的說:「我說你呀,想得可真絕!我知道你會想法子捉弄我,卻想不到你會出這種絕招!」
蘇軾也開心的笑了,玩笑歸玩笑,飯還是要吃的,便命人即刻端上美味佳餚,把酒言歡,直到天快黑時,劉貢父才離去。
歷史上,蘇東坡三次被貶,他在幾次人生低谷中,體悟了生活的真諦,他懂得過自在的日子,熱愛生活、熱愛美食,不放棄自己,不與自己過不去。他與劉貢父都是北宋有名的文人,性格相近,都喜歡開玩笑,關係特別親近。
「三白飯」和「三毛飯」不過是蘇東坡與朋友們之間的戲謔玩笑,但他們為人處世的心性由此可見。不論他們身處何種境地,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維持良好的心態,樂觀向上,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