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知】藥發木偶(上)

文/陌上君  |2025.07.25
53觀看次
字級
圖/Ming

文/陌上君 

最近這陣子大陸劇《藏海傳》熱播,劇中精緻的服裝、道具、畫面皆引起觀眾的驚嘆,從榫卯建築到藥發木偶、從墓葬到觀星天象,從崑曲唱腔到皮影戲,還有各位大人書房中的水墨名畫,以及有所本的飾品、文物,無不隨著劇情發展而生動妥適的出現在劇情畫面中,即使畫面只是閃現一秒,仍無一不講究,處處彰顯著中華文化之豐盈。中國古典美學於此,臻於鼎盛、大放異彩。

在看到劇中出現的「藥發木偶」璀燦的火光時,才體會到原來這就是古人所描述的火樹銀花的絢燦景象,是古人熱鬧夜生活的具體呈現。

中國的木偶戲最早稱為「傀儡戲」,是由藝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戲曲形式,興起於漢代,唐代時開始可以用來表演歌舞,有了長足的發展,直至宋代,木偶的製作工藝和操縱技術更加純熟。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民間娛樂的需求大增,木偶戲盛行於全國各地,木偶戲的演出也開始增多。

其中「藥發木偶」便是獨具一格的煙花雜技表演形式,又稱為火戲、竿火、架子火。目前仍存在於浙江泰順民間,自清代中期後由福建傳入,完整保留了製作過程、表演技藝。結合煙花和木偶,真的是絕妙的想法,試問: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的人,敢把木偶這種易燃物和火藥放在一起,而不懼怕引起火災的?其實是在木偶上漆上防火塗料,保障人身安全,才能作為節慶娛樂節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