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River
曾得睿/台北市建國中學二年十一班
我的心中曾有一條街道。
位於北投的大同街,是我成長的地方。柔和的晨光輕撫著道路,照上了斑駁的牆壁,那一條條紋路染上了金黃色的光芒,訴說著舊時眷村的輝煌。「叮!叮!叮!」小小的鈴聲劃破了早晨的寧靜,我推著阿公自製的學步小推車在騎樓踉蹌前進,隔壁早餐店的寶姨一手端著鐵板麵,一邊笑吟吟的走出來,朗聲說著:「哎喲!好像又長大了!」「呵呵!對阿,囝仔都長得很快」阿嬤笑著說。這條街道離我家很近,卻好像也離我家很遠,因為阿嬤總告誡我馬路如虎口。
自小,我便心生畏懼,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敢用雙眼凝視著騎樓外的街道。大同街除了機車聲、對街肉攤、蔬果店的人聲雜沓外,一年中最喧鬧的時刻便是在過年期間。每當迎媽祖、看遊行時,阿公總會搬出鋁梯,讓我坐在上面。我的視線越過人群,整條街道樣貌盡收眼底,這時,我才覺得離街道更近一些。
童年生活的樂趣,便是整日從街頭逛到街尾,金紙店、煤氣行、早餐店、麵店,以及有著霓虹燈招牌的舊式美髮廳,和北投當地極具特色的機車快遞。大同街與杏林一路的轉角處,有個賣豆花的攤子,每天一早我就嚷著要吃,因為賣豆花的叔叔只要看到我,都會免費送我一袋豆花。伴隨著夕陽落下,童年的我吞下最後一顆珍珠,一邊想著明天要從哪裡開始玩……
到市中心求學搬離北投後,再次回到大同街卻因為都更、危老重建的推行,老牆壁上的斑駁紋路已不復存在。在警察加強取締的情況下,騎樓下常請我吃滷蛋的米粉攤阿姨也遷離此處。在那條街上,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文青甜點、花藝店……雖然裝潢新穎有質感,卻缺乏那麼一絲人情味。
我確確實實對這條街道有深刻的眷戀,在大同街上走踏十餘載,我內心訕笑著兒時躲在騎樓不敢靠近街道的我,羨慕那時的我有一大段時間可以在大同街上走跳。
有人走過古老的街道才創造故事,有歲月流逝過才寫下歷史。這些片段是瑣碎的,是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