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栽種植物 地球細菌可幫忙

編譯/潘楠慕  |2024.01.28
446觀看次
字級
嫦娥5號拍攝的月球表面。圖/法新社、美聯社、京都大學宇宙木材實驗室官網
中國大陸研究人員處理月球採集回來的土壤樣本。圖/新華社

編譯/潘楠慕

在月球上設立太空人常駐基地,是多國探月計畫的一大目標,而達成此目標的一大關鍵,在於能否在月球就地提供人類維生資源。大陸科學家近期研究顯示,地球土壤中的細菌,或許有助於提高月球土壤肥沃度,種植出生長良好的植物。

地球數十億年來,因為微生物使土壤更肥沃而適合人類居住,月壤中雖含有一些攸關植物生長的元素,但是像磷這樣的重要元素,大多數都存在不可溶化合物中,植物難以吸收。研究土壤養分與微生物的中國大陸農業大學副教授孫振才率領的這項研究,便探究利用地球土壤微生物,提高月壤肥沃度。

研究人員使用與月壤性質相似的大陸吉林省金龍頂子火山噴發物樣本,製作月壤模擬物,再以地球土壤中常見的5種細菌,實驗能否將模擬月壤中的不可溶磷,轉化成可為植物利用的可溶性磷。結果發現,膠質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熒光假單胞菌這3種細菌,在10到21天內,使模擬月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倍增,顯然有助於月壤釋放出磷。

接著在經過這3種細菌處理的模擬月壤中,種植實驗植物本氏煙草,18天到24天後,這些植物根、莖都長得更長,葉簇也更寬大、更重,而且含有的葉綠素,是未經處理的模擬月壤種植植物的2倍。葉綠素協助植物吸收光能轉換成能量。

這項研究靈感來自於大陸「嫦娥5號」探月器帶回月壤樣本,讓農業大學本科生夏一桐好奇能否用月壤種植作物。他說:「在月球上種植物,不僅能提供食物,也可透過提供氧氣,讓空氣清新、淨化水,甚至能舒緩情緒。」

孫振才指出,這項研究成果對未來太空人常駐月球有重要意義,甚至可針對不同植物生長需求,以不同微生物改造月壤,增加月球植物的多元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