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表示,腦深部電極刺激術(DBS)已成為當今治療帕金森氏症「最有效」的手術方式之一。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腦部黑質區域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而造成顫抖、僵硬、步態異常等動作障礙。醫師指出,腦深部電極刺激術,為治療帕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式之一。
57歲女性,初發病時常想吐、有便祕狀況,後來是手一直抖,無法處理生活大小事,雖然有用藥物治療,但漸漸失去控制。她在發病滿五年後,決定用腦內深部電極刺激術治療。術後恢復十分良好,可重拾最愛的下廚、織毛衣手藝,重獲良好生活品質。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表示,在臨床上,帕金森氏症罹病初期,並不是一個容易診斷出來的疾病,因為它所表現的症狀,與老人退化極為相似,患者往往到病程較為嚴重時,才來醫院就診。
腦深部電極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 DBS), 可舒緩帕金森氏症患者所產生的動作遲緩、失調、肌肉僵硬或顫抖之症狀,亦可明顯降低上述藥物產生動作失能之副作用。
當病患確定是帕金森氏症後,需開始使用增加腦內多巴胺或是改善帕金森症狀的藥物。但隨著病情的進展,這些藥物也會引起一些行動不良的副作用如異動症,以及左旋多巴胺經長時間服用後,不再具有最初時療效,而產生「時能控制,時而惡化」、失去正常活動能力的交替反應。此時,便應考慮手術治療。
曾冠穎說,DBS 已成為當今治療帕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式之一,同時也是非常複雜及精細的一種手術。目前三軍總醫院引進最新一代無框立體定位系統,大幅提高精準度與患者的舒適度。
在術中,病患可於清醒狀態中與醫師做雙向溝通,及時對植入電極位置做再三確認。更重要的是,病人是全程意識清楚,且術後大部分患者復原快速,約一周即可出院,回到正常生活,口服藥物也大幅減少,只需定期回診,讓醫師調整刺激器的參數,堪稱患者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