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出版《一開口,就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的55個方法》
圖/商周出版提供
文/桐生稔
日本Motivation & Communication 董事長桐生稔認為「自己想說的話」與「對方想聽的話」是截然不同的,如何說到對方心坎裡,是一門學問。
「你到底在沒頭沒尾地說些什麼呀?是在吟詩嗎?」我二十幾歲時,常被當時的部長這樣斥責。
詩當然沒有不好。
部長想說的是:「你說的話太抽象、太虛無縹緲了!說得清楚具體一點!」
從那時起,我才領悟到原來說話有分為「抽象」與「具體」,並且在說話時留意這一點。
我的意思並不是「抽象的話語不對,具體的話語才對」。問題在於抽象與具體的程度適不適合對方。
舉例來說,當別人問你:「你喜歡動物嗎?」此時回答:「我喜歡狗。」就會顯得很不自然;若是別人問你:「你喜歡狗嗎?」此時回答:「我很喜歡動物。」也感覺很奇怪。
因為動物的概念比較抽象,狗則比較具體。重點在於回答時,答案是否符合對方期望的具體程度。
抽象言語比較輕鬆
話說回來,你有被別人這樣說過嗎?
「你說的話太抽象了,我聽不太懂。」
「你說的話太具體了,我聽不太懂。」
如果你「都沒被這樣說過」,就勉強選一個比較符合你平時說話調性的吧!
事實上,當我詢問參與講座的同學們這個問題時,絕大多數的人都跟過去的我一樣是屬於「太抽象了聽不懂」。
雖然也有少數人是屬於「太具體了聽不懂」,不過通常是某方面的專家,或某些事物的狂熱者才會出現這樣的傾向。
你覺得為什麼大多數人說出的話語都是傾向「太抽象了聽不懂」呢?這是因為要說出具體的話語,會對大腦造成負擔的緣故。
當別人詢問:「員工旅遊好玩嗎?」回答:「嗯嗯。」這種抽象的回覆對大腦而言比較輕鬆。但如果說出:「那邊的海邊景色真是美極了。」這種具體的回覆,就非得使用大腦回憶不可。
當別人詢問:「這個好吃嗎?」回答:「嗯嗯。」也是一樣的道理。就算食物真的很美味,要把好吃的原因化成言語,也非得動腦思考不可。所以對大腦而言,使用抽象的言語來表達會比較輕鬆。
「具體來說」當開頭
不過,正因為很多人都不擅長具體地說話,要是能克服這個關卡,就可以成為很難得的人才。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學會具體表達的方法。那麼,具體表達的方法究竟是什麼呢?
只要練習用「具體來說」當作一句話的開頭,就可以說出具體的內容,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例如:「我想要改一改早上的生活作息。具體來說,前一天晚上十點就寢,將鬧鐘調在早上五點,然後六點出門去慢跑。」
「我最近想要挑戰自我。具體來說,一個月交出一個新企畫。」
就算不特別說出「具體來說」這四個字,也請改在心裡默念「具體來說」。
例如:「我這個人比較容易擔心。出門前我會檢查三次有沒有鎖門,不然沒辦法放心。」
「我的手很巧,我可以在米粒上畫畫。」
這麼一來,你所說出的話就會變得非常具體。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一開口,就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的55個方法》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