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醫院舉辦感恩餐會,邀請多位患者到場分享重生喜悅。圖/亞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73歲廖先生,上月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緊急通報消防隊送醫,途中隊員執行心電圖檢查,確認病情後聯絡線上醫師,由其指導操作儀器穩定心跳及血壓,降低猝死風險,到院後立即交由待命醫療團隊接手執行置放支架手術打通血管,全程耗時46分鐘,讓急診醫師直說:「簡直教科書等級!」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鍾侑庭指出,患者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目前服藥控制中,疑似天氣變冷,清晨突然出現劇烈胸痛、胸悶、心悸、冒冷汗等不適症狀,家屬發現後趕緊通報消防隊協助送醫。
由於這類心梗患者若症狀嚴重,恐在數小時內猝死,據統計,半數以上病人皆為到院前死亡,因此搶救過程中的每分每秒都很關鍵。
擔任出勤任務的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霧峰消防分隊隊員陳進鴻指出,當患者上車後,立即將觀察到的症狀傳到線上指導醫師群組,同時啟動心電圖檢查,醫師立即判斷為「ST區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STEMI)」合併心因性休克,旋即啟用遠距醫療系統APP。
陳進鴻配合醫師指示,使用「經皮心律調節器(TCP)」穩定患者心跳脈搏,順利在十分鐘後抵達醫院,過程中,患者心跳次數從40多次提升到60多次,血壓更是從80/50進步到109/68,生命跡象保持穩定。
主治醫師、心臟檢查室主任潘泓智表示,由於前端通報迅速,因此心血管中心團隊得知後,在患者到院前備妥導管室,當患者一到院,立即安排抽血、斷層掃描等必要檢查,果然發現患者右冠狀動脈全塞,與家人評估後決定緊急置放支架,順利打通血管,全程約46分鐘,患者於四天後出院。
救護人員在車上使用「經皮心律調節器(TCP)」穩定患者心跳脈搏,發揮關鍵作用。左為急診室主治醫師陳昱峰、右為消防隊員陳進鴻。圖/亞大醫院提供
潘泓智提醒,患者出院後仍需固定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並持續安排心臟復健,且務必排除各種復發危險因子,包括戒菸、降血脂、降血糖等,以確保冠狀動脈不會再度阻塞,降低猝死風險。
同時擔任台中市消防局指導醫師義消分隊長的鍾侑庭醫師指出,心肌梗塞是急診常見三大急症之一,救護員若能在到院前為患者檢測12導程心電圖,同時透過經皮心律調節器穩定患者心跳、血壓,並搭配氧氣罩提升血氧濃度,都能大幅降低到院前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