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凡爾納之夢

文/林一平 |2024.01.09
1115觀看次
字級
圖二:凡爾納 圖/林一平
圖一:作者和法蘭西學會內的黎塞留畫像合影。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15年我受邀到法蘭西科學術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列席該學院年度大獎(Grands Prix)的頒獎典禮。場地在法蘭西學會(Institute de France),座落於巴黎中央區靠近塞納河南岸,與羅浮宮隔岸相望。

法蘭西學術院於1635年由宰相暨樞機主教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1585-1642)創立,經法王路易十三下詔書批准設置。黎塞留是大仲馬小說《三劍客》中路易十三的宰相,書中稱之為紅衣主教。我來到法蘭西學會三樓的大會議廳(La Grande Salle des Séances)的大廳後另一廳,裡面空無一人,掛了一幅巨大的黎塞留畫像,占據一大片牆面(圖一)。

我忽然聽到嘆氣聲,見到一位垂頭的捲髮法國人,坐在遠處的椅子上。我向前打招呼,原來是「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1905;圖二)。我問他,為何嘆氣。他說,一生最遺憾的事是無緣成為法蘭西學術院的院士,因此一直在此廳徘徊了一百多年。

1872年法蘭西學術院授予凡爾納文學獎,給予他的作品高度評價,但他卻未被推選成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儘管他是那個時代法國最博學的作家。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很愉快,法國主流學術界看不起他,令他患得患失,「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最後他還是沒有獲得他想要的榮譽。

我安慰凡爾納,向他解釋十九至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演進,並強調他寫的科幻小說對科技進步的啟發。從蒸汽機到宇宙旅行,這些預測在現實中成為可能。我們還討論了通信、醫療和能源方面的巨大進展,以及社會結構的轉變。凡爾納沒有想到自己的小說有如此的影響力,好奇的一直發問。我告訴他,他的作品塑造了未來,推動了科技革命,即便他未能成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他已在科技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兩小時的長談,他連連嘆息,最後似乎釋懷了。他感謝我的安慰,離別時,他說為了答謝我,會為我寫一篇小說。

他替我寫的,是《中國人在中國的困境》 (Les Tribulations d'un Chinois en Chine)。他說,根據我敘述的科技發展,到二十一世紀時中國會面臨困境。我有點啼笑皆非,我來自台灣,面臨的是另一種困境。凡爾納為我寫的這部鮮為人知的冒險小說,發表於1879年。故事敘述十九世紀的中國有一位富有的男子,在他最大的投資失敗後,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先投保了一份巨額人壽保險,然後找來一位老友來殺死他。事後他發現自己的財富仍然完好,於是急著尋找老友,想要終止這件謀殺,最後喜劇收場。

在聊天中,凡爾納也提到他和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iy;1821—1881)及阿德(Clément Ader;1841–1925)的奇遇。我將在下回敘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