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藝師李榮烈創籃胎漆器技法 發表新書《竹密水流》

羅智華 |2023.12.28
325觀看次
字級
台灣首位以「籃胎漆器」技法創作的工藝家李榮烈(左六),為發揚竹藝內涵,日前發表新書《竹密水流:李榮烈竹工藝-籃胎漆器之濫觴》。圖/南投縣文化局

【記者羅智華南投報導】以「竹工藝」獲傳統工藝保存者的藝師李榮烈,十八歲起即開始接觸竹編工藝,創作生涯逾半世紀,不僅曾受邀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作品,亦是台灣首位以「籃胎漆器」技法創作的工藝家。為發揚竹藝內涵,他日前發表新書《竹密水流:李榮烈竹工藝-籃胎漆器之濫觴》。值得一提的是,此書是由其外孫女執筆,亦是國內少數從國寶藝師親人視角寫成的專書。

回首一路走來的創作軌跡,高齡八十七歲的李榮烈談到,自己當年是透過工藝研究班而因際際會接觸傳統工藝,進而開啟興趣、鑽研竹藝。過去製作漆器,大多是以木胎或布胎等方式製成,但喜歡追求創新、不囿於傳統思維的他,改以竹編結合漆器,來營造豐富層次,不僅為竹工藝創造新風格,更突破竹編作品無法盛裝液體的侷限,成為以「籃胎漆器」技法創作的第一人,引領竹工藝邁向新局。

藉由創新技法,不只讓李榮烈作品多次獲全國獎項,也獲文化部頒發工藝就獎,並於二○○九年以「籃胎漆器」登錄為南投傳統工藝保存者,二○一六年成為國家傳統工藝保存者,獲頒「人間國寶」榮銜。

為讓大眾認識竹工藝技法與內涵,南投文化局輔導協助李榮烈申請補助計畫,由外孫女李鐛涵整理外公珍貴手稿,並透過近距離訪談,將其工藝生涯彙整、編輯出版《竹密水流:李榮烈竹工藝-籃胎漆器之濫觴》。

「期盼此書透過家人獨特視角,讓大眾認識籃胎漆器工藝的與眾不同。」李鐛涵說,自己從小看著外公作品長大,但一直沒見過他創作的專注模樣,直到回來工作室幫忙拍攝創作歷程,讓她決定投入更多心力完成這本書。

《竹密水流:李榮烈竹工藝-籃胎漆器之濫觴》一書主題多元,內容以「劈竹刮青」、「丹漆隨夢」、「竹密水流」等主軸撰文,透過洋溢情感的筆觸,引領讀者認識李榮烈的竹藝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