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女籃隊教練錢薇娟,透過脂肪幹細胞治療,逆轉幾乎磨盡的雙膝關節軟骨,擺脫疼痛,重獲新生。左起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主任釋高上、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錢薇娟、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圖/新光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縱橫體壇30年的靈魂人物「錢姊」,中華女籃隊教練錢薇娟,去年至新光醫院骨科就診,近期透過脂肪幹細胞治療,逆轉幾乎磨盡的雙膝關節軟骨,擺脫長期疼痛惡夢,重獲新生。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特管辦法》奠定再生醫學的基礎,四年多實施以來,已有多項成功案例,顯示細胞治療的卓越成果,也看到台灣生技業的無限潛力。
競技女籃多年,錢薇娟飽受積年累月運動傷害的刺骨疼痛,40歲前雙膝就已開過三次刀,連雙腿彎曲都有困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退役後的她仍以教練身分持續發光發熱,卻苦於雙膝困擾,無法身體力行,內心最渴望的就是能和年輕一輩的球員們,在球場上「大戰一場!」
去年至新光醫院骨科就診,被診斷為嚴重退化性關節炎3期,一動就痛、根本無法蹲的困境,源自於幾乎快被磨盡的雙膝軟骨。「在30年球員生涯裡承受的運動傷害,大至開刀、小至每周固定施打PRP,早已習慣與疼痛共處。」
錢薇娟表示,過去在球隊受傷,會被認為是肌耐力不足,長時間接受猛烈高強度的訓練,缺乏適當的休息與復原。退役後,運動強度大幅下降,導致肌力流失快速,雙膝的疼痛感「加倍奉還」,亦擔心置換人工關節後,運動能力有所限制,只能說服自己「與疼痛和平相處」。
中華女籃隊教練錢薇娟表示,醫學進步快速,在過去完全沒想到再生醫學能與運動做結合,更能加速受傷運動員復原歸隊,對於體壇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圖/新光醫院提供
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主任釋高上表示,錢薇娟透過關節鏡手術與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到目前為止,歷時10個月回診追蹤,X光影像與功能評估上,皆有大幅改善。依據退化性關節炎期別,包括膝功能改善程度、疼痛指數大幅下降,已從3期近4期,緩解到2期,持續治療將有機會更好。
釋高上說,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近年來,臨床觀察發現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其中以運動愛好者為主要族群。長時間高強度運動,包括登山、馬拉松等,缺乏適當休息和復健,可能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進而增加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呼籲運動族群要懂得「適可而止」,關注運動傷害與運動醫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