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田中修
文/田中修
人類會罹患很多種疾病,植物也一樣會生許多病。去一趟園藝行,你會看到各式各樣治療植物白粉病、褐鏽病、露菌病等植物病蟲害的藥劑。植物自己也「不想生病」,所以植物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黴菌、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在許多的預防機制上費盡心思。
植物抗菌 產抗菌素
植物細胞的周圍,有堅硬的細胞壁,甚至有些植物為了要保護細胞與細胞壁,外側還會包覆一層蠟狀物質。那些植物的葉子表面看起來油油亮亮的。蠟狀物質是一種防禦障壁,可防止病原體的入侵。
但是,病原體會突破防禦障壁,或者是說,會想從防禦障壁的縫隙入侵。如果病原體入侵了,我們即可看到植物非常敏銳、驚人的反應──受到入侵的細胞會馬上自我凋亡。利用細胞死亡來封鎖入侵的病原體。
此外,細胞自我凋亡時,會發出訊號給周圍的細胞,告知「我受到病原體入侵了,你們快生產能打敗病原體的物質」。周圍的細胞接收到訊號,即開始生產可跟病原體戰鬥的物質。這種物質稱為「植物抗菌素」(phytoalexin),是植物用來與病原體戰鬥的物質,你可能會以為「phyto」是表示「戰鬥」的「fight」。不過,「phyto」其實是希臘文,代表「植物」之意;「alexin」則為防禦物質的意思,所以植物抗菌素是指植物產生出來的防禦物質。
抗菌方式 各有特色
植物的種類不同,產生植物抗菌素的時間也大不相同。不過,普遍會在病原體感染後,大約十幾個小時即可產生植物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