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失智路 另一種孝道 陳玲芳 |2023.12.09 語音朗讀 13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一隅。將病情較嚴重的失智者送往這類機構,最好以循序漸進方式,讓患者接受和適應。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聖若瑟失智長者在25周年慶演出「讓我說聲謝謝您」。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面對漫漫長照路,有時將生病的親愛家人送到專門機構,交給專業人員照顧,也是另一種孝道。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王寶英主任分享機構照護的心路歷程。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於11月23日上午,在耕莘文教院辦理「感恩與承諾——傳愛25周年」慶祝活動。國內上百位關心失智防治與照顧的產官學人士參與盛會,由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長者帶來「讓我說聲謝謝您」表演。同時發表新書《解鎖失智密碼》,邀請全民一起預約一個「不失智、不失能的未來」。「我在養護中心前身的聖若瑟醫院出生,成長後蒙天主引領,竟能回到出生的地方服務,而後到比利時接受失智症照顧訓練,這是何等美好的恩典。」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主任王寶英分享,失智長者的照護,是一個需要團隊合作的工作,專責照顧機構的照顧模式,更是以此為基礎來具體落實。團隊照護中「人,是最寶貴的資產」,而團隊中每位到來的成員,彼此之間,都有奇妙美好的連結。王寶英也分享,她在《解鎖失智密碼》書中參與的一名真實案例,兒子是精神科醫師,非常了解失智症,但當自己的媽媽失智時,醫師卻也陷入兩難,最後不得不把媽媽送進養護中心,以獲得專業照護。王寶英看他紅了眼眶,難以控制痛苦的情緒,但「再怎麼捨不得,也只能捨得」。退休老師VS.娃娃救星林奶奶是一名住在雲林的退休國中老師,因罹患「額顳葉型失智症」,病程進展緩慢,不同於阿茲海默症的記憶缺損,她的認知功能並不差,但是語言退化嚴重,無法清楚表達語意。因為說話不流暢,與家人溝通有障礙時,會心慌意亂,家人若猜不透她的想法,會讓她更加躁動。原本是作育英才的老師,說話、做事都有條不紊,卻因為失智症而失去對詞彙的理解力,全家人都很錯愕,也很心疼,原本口才便給的人,卻出現語言障礙。「啊!啊!我不是……我想要……」林奶奶不停揮舞著雙手,說著不完整的句子,表情驚慌失措,急著想要說話,卻無法完全表達,旁人也只能乾著急。林奶奶有兩個兒子,一位從商、一位是醫師,母子關係很好,學醫的兒子還是專攻精神科領域,明白失智者許多脫序行為並非刻意為之,因為生病了,需要更多協助與包容。然而,當兒子知道媽媽患了失智症後,角色由醫師變成家屬,即使是專業醫師,也無法全盤掌握病程發作時會遇到的情況。他深知失智病程從初期至末期可能長達十多年,長久照護會是極大的挑戰,考慮良久後,還是選擇把媽媽交給專業單位照顧,家人感情才能細水長流。這樣的決定很痛心,很捨不得媽媽,卻仍必須這樣做。下了決定後, 光是要讓媽媽知道她會被送到養護中心居住,就讓醫師兒子費盡心思。兒子先帶著媽媽從雲林北上,在台北租屋,住上一段時間,白天先使用日間照顧中心的服務,以及到失智據點上課,一方面希望藉由參與活動,延緩病程;另一方面,也讓媽媽習慣養護中心,融入機構的生活。對於一向都住在家裡的失智者而言,機構裡的團體生活可能會讓失智者覺得隱私和自主權被剝奪,兒子反覆在媽媽耳邊說:「要幫你換到新的地方住了,那邊的人都很好,千萬不要擔心。」雖然失智者會忘記旁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但不代表完全與外界斷了連結,家人的溫柔提醒,仍能觸動其心底深處,所有互動情感「盡在不言中」。失智者入住前,要先經過評估,讓機構了解住民的病況,也讓住民和家屬了解機構的概況。王寶英回憶,第一次和林奶奶做個案評估時,無論王寶英說什麼,林奶奶都不理不睬,十分冷漠,加上她語言表達有問題,雙方完全沒有交集。王寶英說:「正當我感到挫折時,有個東西救了我!」那天在評估現場,正好擺放了一個胖胖的布偶娃娃,臉上還掛著燦爛的笑容,王寶英靈機一動,帶林奶奶去看看那個布偶,燦笑的娃娃像是點亮了林奶奶的心房,她馬上抱起娃娃,撫摸著它,因為這娃娃勾起了她照顧孩子的美好回憶。這個娃娃救星,讓當天的評估「破冰」,開啟溝通的契機。懷舊治療 安定心神林奶奶語言功能退化,看起來也毫無表情,但只要被曾經喜愛的事物吸引,就會讓原本脫節的經驗回憶連結回來,對訓練「認知功能」有所幫助。王寶英說:「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燃起火花,也不知道什麼『點』會觸動他們,一切以平常心看待。」兒子看王寶英的娃娃策略奏效,馬上買了一個給媽媽,用「懷舊治療」的方式安定心神,結果媽媽的溝通能力與認知功能都有明顯改善。林奶奶白天抱著娃娃到日照中心上課,晚上再回到機構,王寶英與團隊同仁找到突破心房的方向,減輕失智者的戒心與家屬照顧負擔,讓林奶奶循序漸進地適應新環境。當一切步上軌道,兒子返回工作崗位,臨行前留下感言:「我雖然有精神科醫師的專業,但也有身為照顧者的擔憂。」他深知長時間擔任照顧者,若沒有完好的喘息與平衡點,最後也會「扛不住」!醫師兒子對機構的人員表達感激,也對王寶英主任「派娃娃出馬」感到佩服,他說:「要把媽媽送進機構,確實是痛苦的選擇,但以子女的身分看護母親,又害怕會因身心疲累引起衝突,無論多深厚的感情,都禁不起沉重的照顧壓力。送到機構,交給專業人員照顧,也是另一種孝道。」循序漸進該送失智父母到安養機構嗎?當病情變嚴重,照顧失智者已經超過負擔時,好的照護機構反而能重拾彼此生活品質。選擇24小時的住宿型機構,先注意以下重點:先調適心情,如果在還能溝通的狀態,應讓入住的失智者參與決策過程,尤其要不斷告知要轉換環境及理由,並盡可能以長者本人能接受的說法因應。初到機構需要適應期,特別是前兩個月,要產生「被保護」的感覺,家屬持續的關心不可少。機構會辦理許多交流活動,建議家屬多參與,了解失智者的被照顧情形,與機構人員討論整體狀況。建議可用循序漸進的銜接方式,白天先到日照或失智據點,晚上接回家照顧,適應過後,再換成全天候的住宿型機構。 前一篇文章 管好胰島素 變成易瘦體質 下一篇文章 【營養專欄】年末聚餐5妙招 維持健康好體態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養眼專欄】病毒性結膜炎會傳染, 注意清潔問題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營養專欄】拜拜這樣準備,更健康安心!在家就可以做的伸展操自律神經失調 專業治療計畫有哪些?【仁醫之心】這場意外的味道 作者其他文章祖孫合力傳愛 守護獨老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