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定期篩檢可降低死亡率 避免紅肉攝取減罹癌風險

 |2023.11.28
358觀看次
字級
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衛福部死因統計111年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大腸癌是10大癌症發生排名第2,男性大腸癌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研究證實定期篩檢可降低晚期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陽性者遲遲未進一步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恐增6成。另外,每天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會增加17%至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是110年10大癌症發生排名第2,新診斷大腸癌人數多達1萬6238人,換句話說,台灣每32分22秒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其中9成為 50歲以上民眾;大腸癌的死亡率也不容小覷,111年10大癌症死亡排名第3,年奪6853條寶貴性命。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大腸癌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降低35%死亡率,其中糞便潛血檢查檢體採集容易,檢查前不需飲食控制,但陽性追蹤一定不能少,根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

林莉茹提醒,陽性者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檢查診斷確診,罹癌風險增加30%。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之一,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當檢查結果為陽性、接受大腸鏡診斷確診,當個案是大腸癌第0期、第1期,早期患者容易治癒,5年存活率都超過9成。

中央健康保險署與國健署今年6月起合作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開啟「主動追陽」模式,5項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個案,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並協助依民眾就醫意願妥適安排,完成進一步就醫診斷。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邱瀚模提醒,篩檢結果為陽性者,如果一直未做進一步確診,大腸癌死亡風險將增加64%,一念之間,幾乎就足以決定未來生與死,雖然早期大腸癌容易治療,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卻剩不到2成,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關鍵,5成以上來自篩檢。

預防重於治療,國健署提醒,除了定期篩檢,民眾應該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如牛、豬等紅肉攝取,每天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會增加17%至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規律運動也不可少,研究顯示,21%至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