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致血管阻塞 iFR助判是否放支架


陳玲芳 |2023.11.04
500觀看次
字級
慢性病會造成血管阻塞,醫師建議,可使用iFR測量系統,協助判斷是否需要置放支架。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60歲江太太,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她也有十二指腸潰瘍,曾經歷嚴重腸胃道出血、病危住院多日,目前也在服用降胃酸藥物。由於擔心多年慢性病會造成血管阻塞,今年健檢特別加做電腦斷層冠狀動脈攝影,檢查發現冠狀動脈中有廣泛的動脈硬化,且懷疑有嚴重的狹窄。經醫師建議,以iFR測量系統,協助判斷是否需要置放支架。

江太太與心臟專科醫師討論後,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檢查結果,在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中段及遠端都有看到約50-70%左右的狹窄病灶,可能需要做血管擴張並置放冠狀動脈支架。由於放支架後,病人需要長時間同時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以避免支架內的急性血栓,江太太相當擔心日後會造成胃出血復發,而她平日並無心絞痛症狀。

因此,心血管中心團隊決定使用「即時冠狀動脈流速差(iFR)」測量系統,利用導絲進入血管量測左前降支在狹窄處前後的「壓力差」,數值顯示沒有明顯差異,所以暫時不需置放支架。導管檢查後,江太太繼續積極服藥控制原本的慢性病,多年來仍無心絞痛,追蹤心臟功能也在正常範圍內。



蘇彥伯醫師指出,置放冠狀動脈支架最大好處,在於改善病患「心絞痛」症狀,而要真正降低因為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死亡風險,仍須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與戒菸。圖/國泰醫院提供

放支架改善「心絞痛」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心臟疾病一直是造成國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年紀增加,或是本身有三高、家族心血管病史者,血管內會漸漸呈現慢性發炎狀態,並且累積膽固醇斑塊,逐漸讓血管硬化、狹窄。



不少患者疑惑,難道每個狹窄的病變,都需要擴張置放支架嗎?其實根據最新研究,置放冠狀動脈支架最大好處,在於改善病患「心絞痛」症狀,而要真正降低因為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死亡風險,主要還是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與戒菸。

「壓力差」會影響血流


究竟那些血管病灶需要透過介入手術、置放支架來治療?如單純利用心導管攝影的影像判斷,通常狹窄程度要高過70%以上。另外就是狹窄部位確實造成明顯的「壓力差」,進而影響該區域心臟肌肉的血流供應,治療這樣的部位,才真正有幫助。



醫師提醒,要真正降低因為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死亡風險,主要還是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與戒菸。圖/pexels

早期要判斷冠狀動脈硬化有無影響血流,使用的是簡稱FFR的測試,需要在冠狀動脈中注射藥物,除了耗時,也會擔心注射期間造成氣管收縮,或心臟短暫停止等副作用。

隨科技進步,iFR不須使用藥物注射,也能得到精確的判斷結果。最近還有利用導管影像3D重建血管預測壓力差的QFR、vFFR等技術,甚至使用電腦斷層的冠狀動脈影像也有新的分析方式,更不具侵入性,臨床運用效果,頗值得期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