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先調整心態 預防老年憂鬱症 陳玲芳 |2023.11.01 語音朗讀 4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賴進祥,與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張博雅,以及精神科醫師陳永興,宣導影片代言人趙樹海,活動嘉賓楊家才伉儷等人,共同出席記者會,鼓勵民眾應用心理健康資源,累積退休復原力。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退休後的生活轉變,以及身體功能退化與無價值感,是影響老年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一項2021年發表於《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的研究顯示,更高的自我接受度,與更多的憂鬱症狀,呈現「負相關」,並且與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呈現「正相關」。專家強調,唯有在退休前先「調整心態」,才可預防老年憂鬱症。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出版《退休後,我會去找你》書籍及「接納,心不受限」老年憂鬱防治宣導影片。今(1)日舉辦記者會,呼籲民眾累積自己的退休「復原力」,練習從日常生活的大小事肯定自我,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實踐樂齡生活、掌握退休主控權。情緒低落 逾2周是警訊根據內政部截至今年六月底的統計,台灣地區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有418萬8千多人,而世界衛生組織 2015 年公布老年人口罹患憂鬱症比例約占7%,推算下來,大約有29萬3千多人罹患程度不同的老年憂鬱症,但就診率僅有 1.3%。現場超過百位中高齡者出席響應,呼籲「接納,心不受限」,一起邁向樂齡。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精神科醫師暨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永興說,情緒像天氣一樣「每天都有變化」,偶爾心情不好是正常的,不好不一定就是憂鬱,但在精神醫學上,如情緒低落持續14天到一個月都沒好轉,影響到日常生活如食欲、睡眠、人際關係,且有強烈的負向思考、無價值感,或對事物失去任何興趣,都是警訊,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退休」象徵生活將有所不同,陳永興建議不論是屆齡退休或決定提早退休,在「財務」與「生活」 都應有預先的規畫與準備,並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方能減少退休帶來的失落感和影響月。台灣社會有很多資源,不論政府或民間團體,包括董氏基金會出版《退休後,我會去找你》一書,即有很多可行方法,幫助長者掌握樂齡生活的主控權。適度回顧 老後不遺憾拍攝「接納,心不受限」宣導片的公益代言趙樹海,出席樂齡新視界記者會分享,保持正向心態面對老化的秘訣。右為主持人陳淑麗。圖/董氏基金會提供資深藝人趙樹海建議,大家應提早規畫老年生活,25到65歲之間,按照自身規畫、逐步實踐。他說,過去汲汲營營拚命往「未來目標」衝,其實也應多留意過程中,出現在你周圍的人事物。「就像走在沙灘上,也要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和腳印,影子像是我們的心靈,懂得適時、適度回顧檢討,老後也比較不會留下遺憾。」《退休後,我會去找你》書中受訪者楊家才,分享自身經驗,他說62歲那年突然中風,生活無法自理,充滿挫折與無助感,所幸在太太鼓勵下,接納中風的事實,轉變心態、勇敢面對,積極接受各種治療,保持心情愉快,因此這些年即便「以輪椅代步」,也能實踐和太太四處旅行的退休夢想。 前一篇文章 知名眼藥水和生理食鹽水出現不良品 食藥署啟動回收 下一篇文章 伊甸攜手盧廣仲 長照家庭安心慢老 熱門新聞 01佛光菁英幹部培訓 精進信願行2025.07.2102【視覺美學】快門下的詩意 人間萬象無遠弗屆2025.07.2003【朗朗晴空】無住心者是佛心2025.07.2004【夏日輕旅】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2025.07.2005ESA新任務 從太空幫森林稱重量2025.07.2006醜卻重要物種 應打破保育偏見2025.07.2007【詩】星紅仙人球2025.07.2208【書市隨筆】《表裏京阪》日本雙城文化探索2025.07.2009【詩】戀戀古城2025.07.2310社論--撕裂的人心如何縫補2025.07.2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農會綠色照顧站 長輩愈活愈年輕肥胖增加心衰竭風險 宜健康飲食管理壓力台日水果祭 高流大比拚小腿肌力強化訓練 抗衰老防失智關鍵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玉米糖漿傷身記憶差 水果天然糖分護大腦 作者其他文章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預防熱傷害 孩童多補水休息大暑養生健脾養胃 吃深綠色蔬菜退火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內湖健走教室 實踐預防醫學吃對碳水化合物飲食 全穀雜糧助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