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知】崑曲(下)

文/陌上君 |2023.10.27
347觀看次
字級
圖/Ming

文/陌上君

戲曲音樂分為文場、武場:文場指管絃樂器,以笛、笙、簫、三弦、琵琶為主,主要是襯托演員的唱腔;武場是指打擊樂器,有鼓、板、鑼、鐃鈸等,負責掌控音樂和戲劇節奏。在音樂旋律變化上,每一齣崑劇由幾個曲牌組成,每一曲牌有基本結構,可依不同的感情抒發來設計旋律,變化性相當豐富飽滿。

崑劇在歷史上曾創造許多經典劇目,尤其明嘉靖萬曆至清乾隆嘉慶時期,是崑劇創造力最輝煌的時代,優秀劇本大量創新,演出百花齊放,呈現爆炸式發展。明朝末年,民間崑曲戲班如雨後春筍,僅南京一地就達幾十個之多;同時,由文人、士紳組成的私人戲班數量更是驚人,演出水準更高、演出更為頻繁。當時著名的劇目有「玉茗堂四夢」:《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還有膾炙人口的「荊、拜、劉、殺」,也就是《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和《殺狗記》;以及《長生殿》、《桃花扇》等。他們將崑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種生活禮儀、一種生活娛樂,文人會與三五好友飲酒聽曲,鐘鳴鼎食之家也會在私人處所請台戲班子宴客,就像現代人包廂請人看電影、看話劇一樣。

於是,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超過日本的能劇和印度梵劇。只是花無百日紅,後來京劇興起,崑曲逐漸淡出歷史舞台,後因時局動盪、戰亂更迭,傳統劇目數量驟減,如何保存奄奄一息的人類藝術文化,成為當代的新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