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迎接20周年之際,與國家影視聽中心、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合力出版《林摶秋全集》,全套共計五卷12冊。圖/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林摶秋是首位台灣出身的劇作家,台灣文學館迎接20周年之際,特與國家影視聽中心、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合力出版《林摶秋全集》,整理他身後遺留的23部舞台劇與電視劇作,以及珍貴的文獻、訪談和圖片,首度向世人公開這位影劇傳奇人物鮮為人知的文學成就,補足台灣文學、戲劇與影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
林摶秋(1920-1998),出生於桃園,在二戰期間以「首位台灣出身的劇作家」在東京劇壇揚名。回到台灣後,1950到60年代獻身台語電影的攝製;無論演劇或電影,林摶秋都先以編劇立身。他經歷戰後語言轉變,及執政者高壓的語言政策,在創作上產生了日文、台文,及台文/華文「混語」的不同文本,極具代表性。
《林摶秋全集》共五卷12冊,編纂歷時逾四年,台文館館長林巾力表示:「這些作品在過去代表著台灣文學精彩的篇章,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學史料;在當前代表著台灣文學如實的展演,劇本與映演共構成文學最珍貴的價值。」
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分享,林摶秋從日本返台後,以台灣主體性來寫具台灣文化精神的劇本。而主編石婉舜1990年代便投入台灣電影資料館的「搶救台語片計畫」,也因此透過〈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作曲人呂泉生,前往鶯歌訪談林摶秋,種下今日《全集》出版的因緣。這樣超過四分之一世紀、鍥而不捨的精神令人感動。
林摶秋之孫林伯勳提及,祖父林摶秋將礦業的收入,不惜代價地投注在玉峯影業;很感謝祖父的事蹟有《全集》這樣完美的呈現,能持續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