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懷孕期間蛋白質每日攝取量需額外增加10公克,且蛋白質來源中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等。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指出,根據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之孕婦產檢資料統計,孕婦在懷孕第24-28周接受產檢貧血檢驗服務超過26萬人次,初步發現異常率約17.4%,亦即「每6位孕媽咪,就有1位有貧血現象」。國健署提供孕媽咪們預防「孕期貧血」的飲食四大技巧。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依據國健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20至49歲育齡婦女的貧血盛行率為19.7%。他提醒,懷孕媽媽們需要更注意孕期飲食攝取,避免血紅素低於標準值,而出現所謂「孕期貧血」現象。自2021年7月1日起,國健署提供於妊娠第24-28周貧血檢驗服務,希望所有孕媽咪都能善加利用,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孕期貧血影響母嬰健康
造成貧血的原因主要有遺傳、疾病或營養素攝取不足,若產前貧血,將增加產前、生產及產後妊娠併發症,與胎兒健康危害風險。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營養素如鐵、葉酸、維生素B12等,可預防貧血發生,若有任何飲食或補充營養素問題,可洽詢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及飲食指導,或經醫師指示下使用營養補充劑,以改善貧血症狀。
專家提醒懷孕媽媽們,需要更注意孕期飲食攝取,避免血紅素低於標準值,而出現所謂的「孕期貧血」現象。圖/pexels
預防貧血4撇步
國健署提供預防貧血之飲食四大技巧:
一、攝取富含鐵質食物:孕期鐵質攝取不足,可能對胎兒的腦部造成不良影響。建議孕媽咪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15毫克(mg),第三孕期之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咪更要增加每日鐵質攝取量至45毫克(mg)。可吃黑豆、小方干等豆類製品。
二、葉酸補充不可少:葉酸如果嚴重缺乏,可能會影響寶寶神經管發育、造成唇顎裂。神經管若缺損在脊柱位置,就會產生脊柱裂。有懷孕計畫婦女,建議孕前葉酸每日攝取量需達400微克(μg),懷孕期間,增加每日攝取量達600微克(μg)。可吃菠菜、紅莧菜搭配全穀雜糧。
三、維生素B12很重要:維生素B12缺乏,可能導致胎兒的神經管缺陷。懷孕時,建議維生素B12每日攝取量應達2.6微克(μg)。可食用紫菜、海髮菜來補充。
四、蛋白質攝取量須增加: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可提供足夠的造血元素。懷孕期間蛋白質每日攝取量需額外增加10公克,且蛋白質來源中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