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雜談】 女子也能參加科舉?

文/鍾邦友 |2023.10.03
1030觀看次
字級

文/鍾邦友

隋唐以來,科舉成為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但古代中國乃父權社會,女子不得拋頭露面,更遑論入朝為官。即便是女皇帝武則天掌權的唐朝,思想依舊封建,女子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清代李汝珍創作的小說《鏡花緣》,曾描述武則天開科舉選才女,並有「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取,且在朝中有所作為,但畢竟只是虛構的故事。

然而,中國歷史上真的沒有出現過女子科考嗎?事實並不盡然。根據《宋會要輯稿‧選舉九》的記載,南宋孝宗淳熙元年,九歲的林幼玉申請考試,並通過了中書省的考核,皇帝特地封其為孺人。

不過當時林幼玉參加的,並不是為人所熟知最重要的進士科,而是童子科。宋代科舉考試種類繁多,童子科是其中之一,只要是十五歲以下、能通經文作詩賦的少年兒童,都可以由州官推薦,參加考試。

此舉鼓舞了宋代的女童,陸續有不少人申報考試。到了寧宗嘉定五年,吳志端同樣通過國子監挑試,並得到皇帝親自複試的機會,但被大臣指出女子學而無用,拋頭露面也有傷風化,於是被迫取消。

《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中記載:「女子之職,惟麻枲絲繭、織組紃是務,又曰:『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意味女人的職責就是織布紡紗,出門也必須遮頭蓋面,所以通過考試,僅須賞布匹嘉許其優異即可,形同扼殺了女子科舉的路途。

直到清朝咸豐三年(一八五三),提倡「男女平等」的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在科舉考試中增開女科,才終於產生了一位女狀元傅善祥,並被當時實際掌權的東王楊秀清封以「恩賞丞相」,參與天朝的軍國大事。只不過太平天國被視為叛亂政權,並未被中國正史所認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