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富有彈性的血管,醫生提醒多運動、避免緊張。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原本應該富有彈性的血管隨著年紀增長,不少人有血管硬化現象,除血管內壁增厚變硬,還因膽固醇附著沈積致血管內壁發炎,進而使內徑狹窄、血液循環不順,如惡化下去就會有堵塞症狀。要保有更彈性的血管,醫生建議每周至少3次快走、慢跑。
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巧霓今天以一名65歲患有糖尿病的李婦為例說,因她下肢冰冷發紫疼痛到醫院接受動脈攝影,結果李婦膝蓋以下血管完全阻塞,如未立即治療恐造成腿部組織壞死,嚴重還會被截肢。經使用介入性氣球擴張術治療後打通血管,才撿回她的一條腿。
醫生表示,血管硬化的原因除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其他諸如肥胖、吸菸、飲酒和運動量不足等也會造成動脈硬化,而有腦中風與心肌梗塞等問題。
研究顯示,中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近年因國人習慣改變,盛行高脂肪飲食且運動不足,使得動脈硬化有年輕化的趨勢。
陳巧霓提醒民眾做血管檢測,「動脈硬化篩檢儀」可以同時測定血管阻塞及血管硬化程度,受檢者不須抽血、沒有輻射線暴露,檢測時間約需5分鐘等。藉由同時測量四肢、頸動脈、股動脈血壓及脈波圖形,比較各處血壓的差異及心臟振動傳至手腳血管的速度,評估血管阻塞及血管硬化的程度。
除了不忘檢測血管,陳巧霓也提醒保健的重要,民眾除了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避免精神緊張等,更要加強體能鍛鍊,一周3次中等程度運動,每次半小時到50分鐘,快走、慢跑和做體操等,兼顧三低一高飲食原則,即低膽固醇、低鹽、低糖及高纖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