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救星」 病友新希望

陳玲芳 |2023.09.20
458觀看次
字級
乳癌防治月前,三位醫師分享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最新治療趨勢。左起陳守棟醫師、洪進昇醫師、張金堅醫師、病友康小姐。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經歷近20年空窗,三陰性乳癌終於找到標靶,已在歐美獲得核准、且為國際治療指引推薦使用,無須事前基因檢測的「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醫病皆樂見「救星」,開啟了三陰性乳癌劃時代的里程碑,台灣乳房醫學會也呼籲儘速獲得健保給付,幫助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減輕治療壓力,獲得更好的治療品質。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由於三陰性乳癌缺乏治療標的,無法針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治療,更使得三陰性乳癌的治療選擇少,存活期也較其他類型的乳癌來的更短。

三陰性乳癌,顧名思義就是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皆呈現陰性,因此,乳癌治療常用的荷爾蒙療法,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無效。

根據國健署2020年數據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更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名;雖然三陰性乳癌僅占乳癌總體的15%,但其挾帶高抗藥性、高復發與高轉移之「三高」特性,導致五年存活率僅剩11.5%,讓許多患者確診就如同被判處死刑。

45歲康小姐,即使成功熬過三陰性乳癌3年復發高峰期,還生下可愛的三女兒,卻沒想到,去年2月癌細胞再次復發,甚至發生轉移,病程進展至第四期。雖然化療後成功控制病情,但不斷復發的三陰性乳癌,宛如甩不開的夢魘,讓她擔心無法陪伴3個年幼孩子長大。

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指出,40歲以下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其他乳癌類型高出53%,而年輕型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經常處於結婚生子,甚至是育兒的人生重要階段,對患者身心靈影響更為巨大。近年雖然不斷有新治療推陳出新,但事前基因檢測,卻限制了患者治療的機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說明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獨特的「旁觀者效應」不只殺死單一癌細胞,連帶周邊作亂的癌細胞也一併毒殺,開啟精準治療的里程碑。圖/記者陳玲芳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只有約30%三陰性乳癌患者,適用免疫療法,僅約5-6%的病友能使用PARP抑制劑,能用到化療以外藥物的三陰性乳癌病友堪稱「天選之人」。所幸,能幫助所有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突破現況的新治療,已核准在台使用,預期能有效幫助患者延續生命。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樂見突破性治療方式進入台灣,也希望能儘速獲得健保給付,幫助病友減輕治療壓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