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雅婷
「嗅覺療法」近幾年廣泛在腦科學領域被討論,探討在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憂鬱症等的輔助療法功效。
2004年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公布,開啟了嗅覺研究熱潮,後來陸續證明了人類的1000多個嗅覺受器基因家族,約占所有基因3%。但是沒想到高達65%的基因碼是沒有被使用的!
「……氣味出現後通常至少十分之四秒才形成嗅覺,相形之下,看到影像只要花千分之四十五秒就能形成視覺。所以嗅覺不但啟動慢,關閉也不靈敏。」
最近重新出版的一本書《嗅覺之謎》,作者赫茲博士在書中有一段說到,比較「爆米花」在不同感官形式的線索下,喚起的記憶:爆米花影像、爆米花爆開時的聲響、單純聽到「爆米花」這個詞、玉米粒觸感、爆米花氣味。結果,由氣味回憶往事時,杏仁核(腦部情緒中心)活化程度比藉由影像或其他感官更明顯。
在《奧地利奶奶給你的居家芳療小藥鋪》裡提到一種「取代午後甜點的擴香配方」,可以使下午常常覺得疲累、沒動力、想吃甜食解饞,有時與血清素太低有關,讓人瘋狂想吃碳水化合物的衝動,得到解方,那就是利用精油的配方調和,據說可以讓我們避免過度攝食甜食如巧克力的衝動喔!
對抗午後想吃甜點的擴香配方:
羅安息香 Styrax tonkinensis.1滴
橙花 Citrus aurantium.1滴
甜橙 Citrus sinensis. 2滴
註:摘自《臺安醫訊》,作者為臺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