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王俊賢 巧手捏得牡丹開

文/記者黃茜恬 |2023.08.20
5302觀看次
字級
在現場展示如何製作香插。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王俊賢製作的陶瓷牡丹花薄似蟬翼。圖/新華社

文/記者黃茜恬

一團瓷泥、一雙巧手,經過十多道工序和一千三百度高溫燒製,在十二個小時的升溫與十二個小時的降溫後,一朵栩栩如生的陶瓷牡丹花「綻放」開來。這一「妙手生花」的本領方寸間見功力,細節令人歎為觀止。

「古人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愛花的我,希望運用現代技藝,用泥土守護花朵永恆的美。」陶藝家王俊賢說。

由形塑神的陶瓷花

王俊賢對陶藝的熱愛源於童年:「我祖父母家在(香港)新界有一個巨大的花園。有時候我會和奶奶沿著小路尋找鴨蛋,每周還會從地裡收穫成熟的蔬菜。我喜歡在泥裡玩,用泥土捏塑不同的形狀。」

大學畢業後,王俊賢成為一名園藝設計師。一次出國交流期間,他在歐洲古堡裡被一個花瓶上的陶瓷花深深吸引,童年時用泥土捏公仔的快樂回憶隨之被喚醒。

「我當時想,古人僅憑傳統工藝就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的瓷花,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該如何改良技術,使陶瓷花花瓣變薄且不反光,令花朵不僅美,而且『真』?」王俊賢說。

回到香港後,他拜師學藝,學習嶺南陶藝文化,並查閱大量古今中外有關陶瓷的典籍,試驗各種技法和配方……漸漸地,他發現傳統製瓷方法會上釉著色,這樣一來,花瓣就會變得厚重且反光。他嘗試把陶瓷釉藥加進泥裡製花,這一改變使得陶瓷花瓣不僅不反光,而且薄似蟬翼,邊緣處的褶皺如有「東風剪裁」之感。

他還使用含有高嶺土的瓷土製作,燒製溫度可達一千三百度,堪比火山岩漿,從而燒造出瓷花的晶潤透光質感。靠著精湛的技藝,他讓每片花瓣都呈現出風向,做到以動襯靜的效果,實現了從「形似花」向「神似花」的轉變。

王俊賢對傳統工藝的創新,讓陶瓷花煥發出「生命力」。「每當我把作品帶到國外展覽時,很多觀眾都分不清真花和陶瓷花,紛紛點讚中國風的陶瓷藝術。」他說。

唐詩宋詞藏進牡丹

古人說「世人甚愛牡丹」。在所有花中,牡丹也是王俊賢最鍾愛的花卉。「牡丹是喜涼植物,較耐寒而不耐溼熱,香港氣候炎熱,不適合種植,所以很多香港市民沒有機會欣賞到牡丹的雍容華貴。」王俊賢說,香港的愛牡丹者大多只能去花店買幾枝來插花,花期僅有兩周左右。

為了更好塑造牡丹這一「花中之王」的絕色,王俊賢常常從唐詩宋詞裡尋找靈感。

「小時候,媽媽送了我一本《宋詞三百首》。從小喜愛背誦和品讀詩詞歌賦,中華文化的種子在我身上悄然生根,並對我現在的創作產生巨大影響。」他說。

牡丹從唐代開始流行,大量文人墨客為其作詩。王俊賢說,古人用極為精煉的語言去描摹意象,寥寥幾筆就可傳神,美麗的詩句也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

比如,在給陶瓷牡丹上色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提到牡丹四大名種:姚黃、魏紫、趙粉、歐碧,就讓他豁然開朗;在捏造牡丹形態時,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讓他茅塞頓開。

如今,隨著陶瓷技術發展,世界各地的陶藝工作者紛紛創作各式各樣的陶瓷花。談及自己的創作特點時,王俊賢說:「我的陶瓷花裡『藏』著唐詩宋詞,這讓它們不僅是普通的工藝品,更是中華文化故事的『訴說者』。」

牡丹「開」進百姓家

近年來,王俊賢的陶瓷花受到更廣泛的關注,先後被多家國際知名品牌收藏。他還把自己的作品帶到比利時、荷蘭、捷克、克羅埃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國展出,分享作品背後的故事。

今年七月,王俊賢攜作品亮相香港重要文藝盛事︱︱法國五月藝術節。由他策展的「綺麗浮華:法式中國風」視覺藝術展大受觀眾歡迎。

他說,十八世紀時,由於關山阻隔,當時的法國人只能想像中國的優雅生活方式。「所以,我便以盛開的陶瓷牡丹、茶葉、絲綢、東方繪畫等營造了一個十八世紀的法式花園,並以近百朵青花牡丹展示中國風對歐洲文化和現代生活等方面的影響。」

王俊賢說自己有兩個夢想,通過展覽向世界展示陶瓷文化就是其中一個。另一個夢想,就是將陶瓷花製作的手藝分享給更多人。他說:「我想讓陶瓷牡丹花『開』進尋常百姓家。」為此,他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坊,傳承手藝,分享心得。工作坊每次都報名滿額,至今已有超過三千人學習。

「很多人做完陶瓷花後告訴我,他們非常希望從陶瓷開始,更多了解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王俊賢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