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怡人】關於香花的事 文/楊錦郁 |2023.08.06 語音朗讀 63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花希望成為自己的樣子》,聯合文學出版茉莉花朵小巧輕盈,花開時像是掛在樹枝頭粒粒發光的珍珠。圖/Pexels桂花的香氣總讓我聯想起陪孩子在夜裡學琴的情景。圖/123RF 文/楊錦郁幾年前,住家做了小整修,工程不大,找一位年輕的設計師朋友幫忙,因是朋友關係,設計師幾乎天天來,中午就和我們一起在家用餐,餐後水果泡茶款待,感覺上他頗投入這項整修,即便工程結束的隔天仍然上門,說要再看看。一周後,某天近中午,他又來按門鈴,幫他開了門,他自在的進來,我看到他帶來一株盆栽,他說那是一株桂花,他自己在居住的小套房露台也種了一棵,花開時有著微微的香氣,讓人十分歡喜。話不多的他,赧然的說,他想送我一株桂花,當做施工完成的禮物。我把那盆桂花放到窗台上,同其他盆栽一起,觀賞著它青翠的條狀葉片,暗地期待桂花能如他所說的盛開。我沒種過桂花,記憶中的桂花樹都高大成蔭。最初識得桂花的香氣,是在離住家不遠的馬路上,一棟商業大樓的戶外空間有些綠色植栽,那時孩子還小,每周固定一個晚上,要帶他們走過這條馬路到音樂教室學琴。辦公大樓比鄰的區域,在晚上大都人去樓空,有點冷清,母子牽手快步走過那棟大樓時,暗夜中總會聞到微微飄散的桂花香氣,不自覺的放慢了腳步。爾後,桂花的香氣總讓我聯想起陪孩子在夜裡學琴的情景。有一陣子,南庄的景觀咖啡廳和漂亮的民宿時常登上媒體版面。一回,趁長居國外的姊姊回台,姊妹倆相約來趟南庄一日遊。南庄的山色美景確實迷人,不過那趟郊遊回來後,我最大的收穫是冰箱裡多了些和桂花相關的食材,桂花釀、乾燥桂花。那些日子,經常喝桂花茶、吃桂花酒釀,生活中盈著桂花淡雅的香氣。後來只要想吃桂花蜜,就自然想起南庄。設計師朋友送我的那盆桂花長了幾季,吐過細細的花穗,好像沒有真正開花,就慢慢的枯萎,我有點失望,但也莫可奈何,畢竟我不是綠手指。自家的香花種不起來,於是我改用買,來為居家添點香氣。住家在大馬路旁的巷弄裡,馬路上整天車水馬龍,有一對狀似弱勢階層的男女,固定在車陣中賣玉蘭花。那個女的身材臃腫,門牙掉了幾顆,年紀不大卻像個婦人,態度懶散;相較之下,她的男伴做生意誠意十足,不管車道擁擠,硬是趁著紅燈時,擠到各輛車邊,雙手捧著玉蘭花托盤,然後向駕駛人九十度鞠躬。他們占據騎樓的一處,日久成為生活空間。我有時經過騎樓,會向那個男的買玉蘭花,三串五十元,一串有三朵玉蘭花,回到家,客廳廚房浴室各放一串。玉蘭的香味強烈,帶點霸氣;小小的幾朵,就能讓人感受到它的無所不在。後來,那對賣玉蘭花的男女不見了。有一天和先生開車經過城市的另一端,等紅燈時,一眼看到那個賣玉蘭花男子的身影。他一一向駕駛們鞠躬後朝我們走過來,我清楚看到他瘸著一隻腳,直覺應是被車子碾了,至於他的女伴則不見蹤影。玉蘭花雖然不再出現在我的生活空間,但它濃馥的香氣總是呼之欲出,讓人難忘。有一天我到佛光山授課,掛單在離佛學院較近的朝山會館。當晚,約了熟人在會館前面相見,站在會館前的樹下小聊時,我一直聞到一股濃郁的香氣。在黑夜中,我不明所以,經對方解說才知,我們身邊的這棵大樹正是玉蘭。玉蘭在晚上開花,而且會開兩次,當它開合第一次時,猶含苞狀態,就會被採下整理送到賣玉蘭花人的手上,也是我們日常看到的。至於眼前這麼高大的玉蘭花,是我第一次看到,從此也對這棵樹念念不忘。夜來香供佛 身心入靜和玉蘭花一樣在太陽下山後才散發香氣的還有夜來香,顧名思義又稱晚香玉。夜來香是花藝插作常用的切花,依花型分為大小兩種,兩種都以潔白的花色居多,也有粉色和黃色。夜來香盛產於夏季,穗狀花序陸續開花時,香氣飄逸,我喜歡以夜來香供佛,因為它的氣味淡雅不擾人,加上傍晚後才散發香味,隨著這股雅香,讓人白天紛飛的思緒得到安定,身心合一進入沉靜的夜色。插花時會用到的香花花材,除了夜來香,還有梔子花、茉莉花等等。依我的經驗,梔子花花大葉大,鄉野長大般的類型,香氣奔放渲染,帶點豪邁。梔子花從含苞到開花,時間很短;它的花朵純白,只有幾朵就讓滿室生香,這也是它別名「玉堂春」的由來吧。只是潔白梔子花一、兩天後就萎,快謝的梔子花會變成枯扁乳黃色,因為這樣,通常在插花時只會用它的葉子,捨棄花段。香花譜系不少,有些我至今仍緣慳一面,好比我沒看過七里香,含笑也不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應該是茉莉花。我種過茉莉,插花時更常會用到它,聚狀的茉莉花朵小巧輕盈,花開時像是掛在樹枝頭粒粒發光的珍珠。茉莉花的香氣清雅潔淨,和香氛有關的產品,選擇茉莉花系的絕對錯不了。而橢圓形狀的茉莉葉,色澤青翠光亮又耐久,用在插作上十分討喜。經驗過不同香花種類的特色,發現不論香氣清淡或濃烈,每一種都各有其愛好者,這關乎各人不同的覺受,也是自然的事;而香花被視為純潔、浪漫、芬芳怡人的意象,則是大家普遍的認定,也是內在共同追尋的想望。(摘自《花希望成為自己的樣子》,聯合文學出版)【作者簡介】楊錦郁散文家、媒體人,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美國花藝設計學院(AFAS)教授,曾任職聯合報副刊組多年,現為人間福報總監。著有多部人物報導集及散文集《遠方有光》、《穿過一樹的夜光》、《好時光》、《小西巷》、《霧中恆河》等。曾獲中興文藝獎章、中山文藝創作獎及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 前一篇文章 【人生況味】兩首詩歌賞讀 下一篇文章 【環保共生】愛吃甜點也能改變世界嗎?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5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小說賞讀】引路人:特納【職場心法】同理自己 也同理他人 作者其他文章【城市浮光】看這美麗的鎌倉【城市浮光】在銀座的老派咖啡廳【城市浮光】麻布台之丘的無界光影【城市浮光】 擁抱梵谷的城市【城市浮光】神祕的帕坦古城【城市浮光】加德滿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