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瓠舟出航記

文/林念慈 |2023.07.10
920觀看次
字級
圖/hyunjung kim

文/林念慈

從前餐桌上常有道「清炒瓠瓜」,得刨成細絲,口感才清甜綿密,我會盛上大半碗,白米頓成配角,到後來連米飯都免了,單純吃瓜。那瓜是父親的老友所種,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暗地裡稱「瓠仔叔」,猶記叔叔身形圓潤,笑口常開,恰似一只瓜的器量,也算「名實相符」。

台灣人常說:「人若衰,種瓠仔生菜瓜。」在這句話的語境中,瓠瓜顯然是比較受期待的一方,要是發生在人身上,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尷尬,好在植物沒那麼多小心思,你開你的花,我結我的瓜。

瓠瓜開著白色的花,黃昏盛開,隔日凋零,故稱「夕顏」,是一日之花,難免生出「物哀」之感,《源氏物語》中寫道:「通風的木板圍牆上爬滿了輕輕的蔓草,幾朵白色的花得意自在的開著。」小說裡的花大多象徵女子,而旋生旋死的花,更是形容紅顏薄命;經典宮鬥劇中,也以夕顏花暗喻宮裡的女人花期短暫,只是畫面裡分明是「牽牛花」,所以應是「朝顏」,早晨綻放,傍晚花謝,兩者都是悲戀花。

比起來,瓠瓜的果實就喜氣多了,它堅持以弧線面對世界,十分圓融。風乾後,剖開製成水瓢,可盛水、盛天光雲影,也可以「一簞食,一瓢飲」,盛載簡單而富足的心靈。或者拿來盛酒,鏤空處、微醺處亦是容身之處,東坡就是帶著「匏樽」,踏上貶謫的道路,即使流離顛沛,兄弟分離,依然和人生舉杯相屬;夜裡,他想煮碗茶,便到江邊汲水,才發現連月影也舀進甕裡了,也不知道是裝了千里嬋娟,還是裝了點寂寞?

孔子說自己是「瓠瓜徒懸」──棚架上懸著瓜,但不讓人吃,能吃而不給吃,有用卻不被重用,是典型的「懷才不遇」;換成自在的莊子,一定認為這想法是作繭自縛,在他眼裡,瓜不見得要食用或製成器物,在江海上當一艘愜意的浮舟,也是大用。

念過文學史的人都知道,幾乎人人「不遇」,那可能屬實,更可能是一種心態,人總覺得被委屈、被辜負了,然而「相遇」有多難啊!才也好,情也罷,也許不遇本是常態,是我們誤會了,但與其在原地糾結,不如出發,去尋找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不知自己算「可用」還是「無用」,但在人生的河流上,我選擇搖櫓放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