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偉男(右)帶領隊員進行水域救援培訓。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文/記者阮周圍
在湖南省益陽市的水域救援現場,經常看到一支身著天藍色制服的隊伍,這支救援隊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更多生的希望。這是盛偉男最自豪也是最有壓力的時刻,當隊伍愈來愈得到民眾認可,他感到肩負的責任更重了。
二○一六年初,返鄉創業的盛偉男招募一批戶外愛好者,發起成立了益陽市第一家民間救援隊──益陽市藍天救援隊,目前發展隊員五十三人。
過去六年多來,這支救援隊在防洪和抗疫一線、山地救援中經受鍛鍊並逐步成長。他們的專業設備更加完善,擁有地震救援、水下機器人、熱成像儀、山地救援等現代化裝備,救援經驗更加豐富,贏得了當地群眾的好口碑。
救援行動不眠不休
雖然經歷不同的救援場景,但不變的是盛偉男制定的門檻──報名學員需要堅持參加為期半年、一周兩次的培訓,訓練時長和服務時長分別達到八十個小時,考取相關資質證書,才能申請成為預備隊員;成為預備隊員後的一年內,訓練時長和服務時長達二百個小時,保持「高出勤率」等,才能申請成為正式隊員。
作為隊長,盛偉男認為,這些嚴格的要求是為了保證隊伍隨時拉得出、有行動力、有積極性,也是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負責。
二○二一年七月,河南突降特大暴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盛偉男在群裡發布信息,隊員一個接一個報名,非常積極。
很快,盛偉男帶上八個隊員、兩條衝鋒舟和一周的生活物資就出發了。在河南參加搶險救援期間,他們一共幫助轉移一千五百二十人,安排運送益陽市民政局緊急籌措的援助物資。
隊員肖思術介紹,他們主要負責轉移被困人員、搭建帳篷、管理倉庫,幾乎天天忙到凌晨。收工後,盛偉男還會關注每位隊員的身體狀況,操心物資運輸情況,一周內幾乎沒有休息。
認可是鞭策和鼓勵
「愈是急難險重的任務,我們愈要有擔當、向前衝。」盛偉男說,「每次有任務來,我們都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肖思術則說:「只要看到隊長坐鎮指揮,我們心裡就不慌。」在重大災難救援後,盛偉男還會為隊員安排心理輔導課程,以緩解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壓力。
在益陽市藍天救援隊的一間臨時倉庫裡,擺放著上百面群眾送來的錦旗。在盛偉男看來,這既是群眾對他們的認可,更是對他們繼續保持責任感和戰鬥力的鞭策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