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照來賓由左至右為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陳慧如、台灣兒童復健醫學會理事曾頌惠、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文君。圖/國健署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寶貝2歲多了,還不太會跑或跳,也不太願意開口說話或叫爸媽,我該怎麼辦?」家長面對孩童有疑似發展遲緩問題時,難免吐露茫然失措的心聲,甚至到醫療院所後,對於要掛哪一科,同樣感到困惑與無助。國健署為減少家長擔憂,今年度擴大補助全國計75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透過單一服務窗口、跨專業醫療團隊,建立可近、專業的兒童發展評估服務,提供最完善的照護,讓「慢飛兒」家庭不再孤立無援。
依據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公布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個案通報概況」,2022年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數計3萬907名,較2011年1萬5,848名,成長近2倍,顯示民眾對於兒童發展遲緩的健康識能提升,同時對於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服務需求亦逐年增加。
國健署為早期診斷疑似多重發展遲緩兒童,補助全國各縣市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由111年52家,擴大為112年75家,結合小兒神經科(或小兒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精神科)、復健科,至少2科以上之專業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及聽力師等至少4個職系以上專業評估人員,安排個別化評估服務及提供後續療育建議,以利家長掌握兒童發展情形。
另為加強偏鄉資源及服務,今年於64個偏遠地區之聯合評估外展服務涵蓋率將達100%,同時也補助山地鄉及離島地區民眾到聯合評估中心就醫往返的交通費,以降低民眾帶孩子接受各項評估的就醫障礙。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家長,0~6歲是兒童發展重要階段,尤其3歲前為最關鍵的「黃金療育期」!如發現疑似發展遲緩徵兆時,切勿輕忽,建議可先至兒科診所接受初步篩檢,確認孩童疑似發展遲緩情形,並依醫師建議至醫療機構接受單科評估,或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接受多科多職系跨專業團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