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克拉克
文/Sven
藍鯨,一如其名,外表灰藍,鰭肢下方顏色淺灰,身上還有淺色斑點,總的來說,是海水的顏色。跟每個人類的指紋一樣,每隻藍鯨的斑點也是獨一無二的。
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比大型的恐龍還大。目前的紀錄是30公尺長,近200公噸重,那是兩、三部公車的長度,2000~3000人的重量。
藍鯨多半獨自活動,偶爾才群聚在一起。全球除了少數海域外,幾乎所有海域都有藍鯨的分布。影響分部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磷蝦多的地方,例如南極,常可見到藍鯨,熱帶水域就較少見。
生長奇快 大口吞人
人們雖然常說「鯨魚」,但別忘了,鯨魚不是魚類,是名副其實的哺乳類動物喔。藍鯨的平均壽命是80~90年。母鯨大概每2~3年生育一次,懷胎期將近一年,胚胎生長的速度是公認動物界中最快的,2個月大時,只有10公分,7個月大時,已長到約3.5公尺了。剛出生的藍鯨寶寶就是個龐然大物,每天要喝母乳400公升,體重增加超快,1小時增加4.5公斤,一天將近100公斤,6~8個月後斷奶時已有12~16公尺長了。
藍鯨的主要食物是磷蝦這種渺小的甲殼類。成年藍鯨每天要吃掉8~16公噸,食量嚇人,「吃相」也很嚇人:嘴巴張大大,然後向有食物的方向衝過去,大小通吃,一口吞下!
藍鯨屬於鬚鯨類,跟食蟻獸、穿山甲一樣,是哺乳類動物中少見的「無齒之徒」,不長牙齒。牠們的嘴巨大,據說可裝進一頭大象,捕食的時候會大口喝進海水,然後嘴巴一閉,舌頭往上一頂,透過口腔裡鯨鬚板的縫隙把海水排出去,小魚小蝦等食物就自動留在嘴裡了。據說一口可吞進幾千隻磷蝦呢。
敘述至此,你會潛到水裡與藍鯨共舞嗎?你會考慮過人如果被「鯨吞」還能活嗎?不過這倒不用擔心。藍鯨的嘴雖然很大,但喉嚨卻很窄,最多就20幾公分,牠們吃到大的東西時會立刻吐出來。2021年美國就有潛水員被鯨魚吞進嘴裡30秒後又被吐出來的案例。不過鯨類中的確有可能把人生吞的是抹香鯨,牠的飯量大,胃也大,食道還夠粗。
肺活量大 半腦睡眠
藍鯨跟哺乳類動物一樣也用肺呼吸,而且還是世界上肺活量最大的動物!吸一口氣可以把1萬5000公升的空氣裝進肺裡,在水下150~200公尺維持十幾二十分鐘沒問題。換氣時浮到水面,把「鼻孔」(噴氣孔)打開,排出肺裡的廢氣。這些廢氣溫度高,噴出海面時,一遇冷會結成水氣並夾雜著海水往上衝,就是我們賞鯨時常見的噴水柱。
藍鯨與海豚一樣,屬於半腦慢波睡眠,睡覺時腦只有半邊休息,另外的半邊是清醒的,可以控制身體、呼吸,維持游泳狀態,對四周保持警覺喔!
除了體型、肺活量之外,藍鯨還有一項世界之最:地球聲音最宏亮的生物!牠們的叫聲竟然比噴射引擎聲還大!藍鯨利用叫聲可以跟遠在1600公里外的同伴溝通。不過頻率過低,人類完全聽不到。
護鯨行動 刻不容緩
20世紀初之前,全球藍鯨數量還超過25萬隻,從1860年代大規模捕殺到1960年為止,百年間少了95%,幾乎導致藍鯨的滅絕。幸好之後各國發起禁捕令,情況才好轉。現在全球的總數約有1萬~2萬5千頭。今日,人類的捕殺已經不是主要威脅了,船隻撞擊、棲地受破壞、汙染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危害反而更大,總之你絕對無法想像,牠們的存在對人類及地球有多重要。
海洋浮游植物提供了全球超過50%氧氣,吸收了大氣中40%二氧化碳,是地球的「供氧最大戶」。鯨魚的排泄物中恰恰含有浮游植物繁殖所需要的物質。鯨魚所到之處,幫助了它們擴大繁殖的範圍,也等於替人類造更多氧、減更多碳。因此,如果我們要改善氣候變遷、防止地球暖化,也應該立刻進行保護鯨魚、復育鯨魚
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