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減輕、腹部鼓脹的患者檢查出是腫瘤侵犯到脾胰臟,經手術狀況改善,醫生說基質瘤術後轉移機率不高,追蹤配合治療會有好的療效。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20多歲的陳女近來體重減輕、腹部鼓脹,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是腫瘤侵犯到脾、胰臟,經胃鏡檢查是直徑約20公分的基質瘤,經手術切除部份胃、脾和胰臟等;醫生籲患者勿太過擔心,基質瘤術後轉移機率不高,追蹤配合治療會有好的療效。
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醫師曾譯諏今天指出,「基質瘤」是胃腸道較罕見的肉瘤。陳女在術後回診時又發現腸繫膜有個可能是復發或是轉移約2公分大的腫瘤,於是被施以標靶藥物治療,追蹤至今已逾兩年,所幸未有異狀出現。
曾譯諏表示,過去醫界診斷基質瘤若是2至5公分多被認為偏向良性,5至10公分需視分化狀況而定,逾10公分則屬惡性腫瘤。然而,隨著基質瘤的研究愈多,世界衛生組織已經重新歸類,一旦確認是基質瘤,不論大小都認定是惡性腫瘤。
醫生指出,通常基質瘤於腸胃道或是後腹腔都可能生長,但因為成長緩慢,患者多沒有症狀也不易被察覺,如果基質瘤在2公分以下,多建議先觀察並維持半年內做胃鏡追蹤,一旦超過2公分再做手術切除。
門診常有患者會擔心也詢問基質瘤切除後再轉移的風險?曾譯諏說,基質瘤的術後轉移機率不高,但仍建議持續追蹤;如果有術後轉移到肝臟或是局部復發等情形,仍建議切除或服用標靶藥物等,只要患者配合醫師積極治療,通常會有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