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國人的氣喘病識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邀集百位胸腔內科醫師,進行台灣首份氣喘常見症狀調查。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40歲陳先生,在確診新冠後久咳2周遲遲未癒,以為是長新冠,直到某天,咳到胸腔發出咻咻聲、夜咳不止,在太太建議下就醫,才被診斷是氣喘,驚覺過往的反覆感冒症狀,竟都是氣喘的病根未治。
為提升國人的氣喘病識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邀集百位胸腔內科醫師,進行台灣首份氣喘常見症狀調查擇於世界氣喘日前發表,得出「久咳不癒、咳嗽咻咻聲、胸口緊、反覆出現感冒症狀」四大症狀共識,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治療中病患也切勿過度依賴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不但可能增加住院及急診風險,研究指出,還會增加碳排放量、破壞環境。
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為10%,孩童約有20%人口,成人氣喘盛行率與糖尿病不相上下,但病識感仍不足,診斷率約三成,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2023年邀集全台北中南共105位胸腔內科醫師,來自60家醫療院所,其中包含涵蓋19家醫學中心,針對臨床氣喘常見症狀進行普查。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指出,調查發現確診氣喘者常見四大症狀,分別為:久咳不癒、咳嗽咻咻聲、胸口緊、反覆出現感冒症狀。「尤其是反覆出現感冒症狀,其實就是因為未能根治的咳嗽或是喘鳴,可能在氣候變化或是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惡化,患者以為怎麼又感冒,實則是氣喘!」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說,氣喘四大常見症狀其實是民眾看似家常的症狀,「診全聯」積極推動「氣喘照護認證」診所,讓潛在的氣喘患者走進診所,就能獲得及時的診斷。以2021年健康肺氣喘神盾計畫來看,全台共計545家基層診所加入,氣喘照護收案達5成,吸入劑控制比例更提升近2成。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署於前年簽訂為期兩年「健康肺氣喘神盾計畫」,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與台灣阿斯特捷利康攜手,目標優化台灣氣喘照護政策,與提升全民疾病識能,截至去年底,共計1100多家醫療院所,包含235家醫院及913間診所響應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