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中,請微笑!

文/敖古仁 |2023.04.27
790觀看次
字級

文/敖古仁

行經一棟再尋常不過,騎廊擠滿摩托車的商辦大樓,本該依照慣性,縮腹蛇行穿越車陣,然後就此抹消剛剛的短期記憶,繼續未竟的行程。但是,暫留在網膜上的一個映像將我拉回,原來是那棟大樓已經拉上的鐵格門上,竟有一式三張A4紙分貼在門上的不同處,每張紙上都是相同的四個大黑字,分成錯落的兩行,「危險,勿近!」

退出騎廊,仔仔細細地觀察那棟「危」樓,實在看不出有任何需要小心留意的地方,想來或許是業主不希望有人在騎廊停車,因此故作玄虛吧。但是依照現狀來看,那三張警示張貼似乎一點效果也沒有。

早在上世紀初胡適先生便曾在《新月》雜誌上發表一篇名為「名教」的文章,評議當時屢見不鮮的「標語」文化。所謂的名教,胡適先生說:「便是崇拜寫的文字的宗教;便是信仰寫的字有神力、有魔力的宗教。」看來,那個名教至今可能仍有不少信徒。

想起「垃圾不落地」制度施行前,街頭廢棄的空地上常常堆滿一袋袋的垃圾;甚且在凌晨夜歸時分,有時還可以見到十字路口的正中心,約略不會妨礙東西南北四方車流的地方,柏油路面上便會兀自隆起一座垃圾堆成的小丘。難怪那時有人會在垃圾堆背後的牆上,噴漆咀咒亂丟垃圾的人「絕子絕孫」,甚或其他更不堪的字眼。依據我不甚精確的觀察,那些漆上「咒語」的地方,正是昭告大眾此處是傾倒垃圾的好地方,因此垃圾反而愈堆愈高、氾濫的面積愈來愈廣,發出的惡臭愈來愈令人掩鼻,因此行人往往不得不繞道而過。

緊臨那棟「危」樓是一間商業銀行,現時因為例行的周休,門口也是停滿車,不便行走,所以我步出騎廊,順沿紅磚道,東行,朝向這一天的目的地──座落在社區公園裡的圖書館。

踩過已經掉色的斑馬線,路口處立了一桿高高的紅綠燈,燈柱上附掛一組圖案文字上下並陳的交通禁制標誌:「禁行大型車」,我想那應該意指大型車不准進入南向的窄街。那條兩線道的街巷是條死巷,前行約一百公尺便讓圍牆阻住去路,照理說應該不會有大型車輛進出,莫非街底躲了工廠,常有卡車來裝卸貨物,影響附近居民,所以需要立牌警告?

帶著先前的疑問,走到一堵清水混凝牆。牆前有一小片不見異樣的空地,牆上釘著一塊A4大小的壓克力牌,白底紅字警示遛狗人,「狗狗的大便請自理」,下署某某里的辦公處,「敬啟」。這樣客氣的告示,近幾年來在街面上是愈來愈常見了,幾乎每隔數個街巷便會看見一面,或釘或掛,在紅磚道左近的牆、柱上。果然,當我折北,步測約一百公尺,就在市立游泳池旁的噴砂牆面上又見一面類似的告示;再轉三四個街口,約莫幾百公尺的距離,再一面「發揮公德心,自理狗大便」的牌子掛在路燈上,並且在告示牌上還架著監視器,朝向可疑的街面。

據說,城裡現在有一萬七千八百八十九支街頭監視器,我相信這數量一定遠低於「車庫前,請勿停車」的告示牌。行步市區的通衢大道,或是僻靜的街路巷弄,三五步便可遇見一個這樣宣示主權的公告,或是做成工程圍欄的型式穩穩站立在「自家」的騎廊前,也有人直接將字噴漆在緊閉的鐵捲門上,更有人就用一面瓦楞紙板,寫上字,掛在工地微微拉起的塑膠帆布上;不論型式為何,「請勿停車」四個紅字一定大大地穩坐在版面上。我常想,如果有人搜羅這些不同型式的「請勿停車」牌,說不定也可以開發出另一個有趣的市景。

經過短短十來分鐘的腳程,終於來到公園前的十字路口。眼前是一條四線道的大路,前後左右的街面是一般繁華市區常見的店鋪和商家,幾幾乎乎每家店門口的某個角落都有一小面「禁菸」的貼紙。看見這樣的景像,我有些懷疑,是不是哪一天街鼠般的癮君子或癮淑女會串連起來搞革命?

一進公園的大門,立見三面遞次增高的迎賓告示牌,哨兵一樣地立在矮綠籬間。第一面立牌的歷史看似最悠久,因為貼在木板上的鐵皮紅字已經部分落漆,眼力好的話可以解讀出公園裡的「兒童遊具使用須知」;下一面立牌又是希望遛狗人做個「負責任的好主人」;最後一面禁示牌鎖在鐵桿上,「禁止機車及攤販進入公園」。

穿過迂迴的園徑到達圖書館,還未拾階進入館內,就見館前有一面打橫的,黃底紅字的布條,左面綁在一旁的樹幹,另一端繫在不遠處的鐵桿上,布條兩端的下方各自垂吊一個裝水的保特瓶。不看布條上的文字還會以為是圖書館要辦什麼活動,結果又是一個「禁止公告:磁磚溼滑,行人慢走;機踏車勿入,以免滑倒」。那不是一個善意的提醒嗎,怎麼又會變成一個禁止的公告?

帶著這個納悶,借好書,回程時,順道逛進一間藥妝店。正在貨架上揀選各色軟膏時,感覺有些怪異,仔細觀察,才發覺壁架間少了一面「錄影中,請微笑!」的小告示牌。巡查整個樓面,這麼一面似乎曾是藥妝店和文具店裡常見的告示牌,曾幾何時已經悄然隱退?

聽人說,這是一個圖像思考的世紀,文字的影響力量已經式微,春秋巨筆已然亡佚,筆底生花的日子已遠,傳聞中的「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畢竟也只是上古的神話。或許這是一個不爭的現實,但是證諸街頭上種種的牌告,我想文字的提示和嚇阻力量應該還不是其他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只是,我懷疑那些文字會不會只是另類標語文化的復辟?

想到這裡,我似乎有些懷念那面字義超魔幻的告示牌,「錄影中,請微笑!」暫借問,是該傻笑,還是苦笑?想想,或許還是商家務實些,不需他們提醒,所有的消費者和公共場所的路人都知道,我們的一舉一動正被雲端的「天眼」,監視,錄影存證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