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個人音響

文/敖古仁 |2021.11.22
791觀看次
字級
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末段班,我常想,我是最幸運的人,可以見證半世紀以來各種視聽文明的更迭,從中領悟出追物無盡,世事無常的道理。仔細想來,有些不可置信,歷來各種個人音響陪伴我的時間,竟然不輸任何一位至親。圖╱敖古仁

文/敖古仁

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末段班,我常想,我是最幸運的人,可以見證半世紀以來各種視聽文明的更迭,從中領悟出追物無盡,世事無常的道理。仔細想來,有些不可置信,歷來各種個人音響陪伴我的時間,竟然不輸任何一位至親。

初識放音的機器,始於年幼時的真空管收音機,那是一家人聚聽陳一明廣播劇《賭國仇城》的魔箱。不多時,電晶體取代了真空管,收音機頓時消瘦減肥,縮成可以手提的小音箱,後來更是削薄變小,很小,小到像一張名片,服役時讓我夾帶,進到營區,以便站夜哨時用耳機收聽廣播,防止自己打瞌睡。

七○年代初期,黑膠唱片和手提電唱機已經問世,那時的唱機附帶擴音喇叭,所以不必外接音箱就可以直接放音。過了幾年,噸位龐大,立地型,立體聲或四聲道的大電唱機已經進駐客廳,變成其中最炫眼的誇富之物。掀開唱機,就是一個唱盤的機座,底下是收音機,音樂或是廣播就從唱機兩旁的音箱中放送出來。想起那時星期假日聽音樂的場景,真是「Beautiful Sunday」(美麗的星期日,當時紅遍大街小巷的美國流行音樂的曲名)。

當我們忙著清潔黑膠唱片上的霉垢和灰塵時;卡帶問世,沒多久便取代黑膠唱片。因此,播放音樂的工具瞬間縮小,變成可以隨身攜帶的手提音響。我的第一台手提音響──國產的幸福牌(LUCKY),來自父親工作的家電經銷店裡,那是重考大學那半年的伴讀機器,從此生活中再不缺靡靡之音和各類音樂。

那時,正是經濟起飛的年代,校園民歌已經流行,比吉斯樂團(Bee Gees)《周未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帶動全球迪斯可舞風潮的好萊塢電影)的迪斯可(DISCO)舞步帶進瑞典國寶阿巴樂團(ABBA)的〈舞后(Dancing Queen)〉(舞禁時代舞動幾乎所有青少年腳步的英語流行音樂的歌名),一舉攻占朋友家的客廳,變成青春男女學生交誼的舞廳。幾乎同時,丘丘合唱團的〈就在今夜〉和蘇芮的〈一樣的月光〉引爆校園民歌鬱悶的情緒,變成戰後華語流行音樂的一個轉捩點。

電子業蓬勃的八○年代,電子科的專科學生最愛自組一台大喇叭,可以炸開屋頂的重低音音響,不過,市面上的個人音響卻是走向小型化。我的第一台,用打工錢攢來的音響是一台迷你型,金屬銀色,單聲道的手提音響,擺在枕頭邊,夜夜播放美語教材當成搖籃曲。大二那一年,初識可以別在褲腰帶,音質驚人的隨身聽(Walkman),就此結緣幾十年,直到手機的年代。

那時,中華路是最著名的音響水貨街。來回幾趟,挑剔各家品牌的音質,比價殺價數個幾回合後,最終我還是選擇Sony的隨身聽。不過我畢竟不慣長期戴著耳機,所以又添購了小喇叭,另外加裝一台小型的擴大機來加強音質,這整套拼湊出來的音響設備再連接上退伍後新購的個人電腦,用來播放音樂和MIDI音效。這樣個人音響的組合後來變成我私人的標準音響配備,擺在電腦桌上,伴我每一天。

退伍時,正是蓋捷運的交通黑暗期;原先錯落在街巷裡的家庭工廠逐漸退位給愈蓋愈高,愈來愈稠密的大樓建築。同時,類比音樂的卡帶又讓數位型式的雷射CD唱片給取代了,「Walkman」變成「Discman」。事實上那時已經可以嗅出日後出版業,報業和書店街必須轉型的氣味,因為我買CD唱片的連鎖書店歇業了。

那時,股票第一次上萬點,六合彩瘋行南部的城鎮,無殼蝸牛族夜宿忠孝東路,抗議市區內房地產價格的飛漲,城東的畫廊業績鼎盛,感覺社會上一片欣欣向榮,希望無窮,不過投資專家善意提醒,這是經濟泡沫的前兆。無論如何,當時正是唱片行的黃金年代,光是火車站附近就有六七家唱片行,公館商圈也有四五家,西門町有淘兒音樂城,台大的巷子裡也藏著誠品音樂館。

第一條捷運通車的前兩年,南部有個工作機會,於是我帶著那一套拼湊的音響,離開台北。

來到南部,緩慢的生活步調趕不上正是風起雲湧的數位年代,夭壽的「MD」我來不及跟上,CD進化版的SACD需要特殊的唱盤來播放所以並不普及,而網路串流音樂的年代已然悄然降臨。那時,音樂人團結一心,宣傳抵制盜版CD,不要非法下載網路音樂。幾乎同時,一元手機加門號已經變成生活中難以抵擋的誘惑。

那時,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已經從DOS轉為視窗的Windows 3.0,藉著龜速的56K數據機(Modern),學生們在BBS上交換意見和聊天。現在所謂的「敬老型」手機已經出現,取代笨重的「大哥大」,就算是最節儉的職業婦女也都因為需要紛紛趕辦了一個門號。約略同時,蘋果的iPod和手機上的串流影音逐漸蠶食CD隨身聽的市場,一家又一家,獨立或連鎖的唱片行也無聲地響起熄燈號,幾乎全數消失於當時的街面上。

差不多就在鬧市裡看不見唱片行的那時候,我又搬了一次家,這次我決定為客廳添購一套真正的音響。綜合各項音響權威評論,價格,以及試聽的結果,我還是選擇了國產的領導品牌。當鋼琴烤漆的喇叭、CD卡座和DVD播放機,接上擴大機,串接電視後,打開電源,音箱瞬間爆出日本世界音樂團體,藝能山城組,用甘美朗為動畫電影︽AKIRA︾的配樂。

當我還陶醉在新音響種種不同的樂風,旋律、節奏、人聲和器樂時,侄子借我他新買的iPod,插上耳機試聽後,感覺音質相當不錯,直追傳統的隨身聽。不到幾年,當寬頻網路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後,網路下載,分享的串流影音變成市場的主流,慢慢地連MP3隨身聽也退出了賣場,現在想聽音樂用手機,或是插上隨身碟,接上藍芽喇叭就可以了。

「真的假的,現在的小孩子已經不認識卡帶和Walkman了,還把它當成運動時戴在身上的啞鈴!」這是網友對Youtube上的一段影片所發出的驚歎。其實,毋庸大驚小怪,誰能料未來的音響又是何種面貌呢?我輩,有幸,且走且看,聆聽空氣中專屬個人的音樂播放清單(Play list)。

好友曾經調侃我,中了資本主義的毒,要之又不是富家子,還那麼戀物。近年自省,或許他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吧,畢竟音響是工具,音樂才是根本。防疫期間,宅在家,且寬心,打開電腦,上網Youtube,按上一條龍式藍芽音霸的電源鍵,回味一段ABBA樂團的︽Thank You for The Music(謝謝你,音樂)︾MV(音樂錄影帶)吧。

兩個月前,ABBA全球公告,將於明年以數位分身的方式,正式復出,並於雲端的演唱會開唱全新的創作歌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