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傷不適且反覆疼痛 可以這樣解決 |2023.04.12 語音朗讀 23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肌肉長時間固定姿勢有發生拉傷、抽筋和反覆疼痛風險,中醫師建議除了維持良好姿勢、定時伸展外,飲食均衡也相當重要。示意圖/123RF 【本報台北訊】門診常有拉傷、抽筋和反覆疼痛的患者報到,許多人原以為只是小拉傷,但患處痛感卻不退,可能是肌筋膜症候群或纖維肌痛症在作祟,肌肉長時間固定姿勢便有發生風險,中醫師建議除了維持良好姿勢、定時伸展外,飲食均衡也相當重要。肌筋膜症候群:局部慢性疼痛中醫師康涵菁表示,這類常見的局部慢性疼痛、痛起來要人命症狀,稱之為肌筋膜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觸診有明顯緊繃的肌束,還有激痛點(trigger point)的特徵,按壓有強烈疼痛外,也可能會引發轉移痛或痠脹、麻木等其他症狀,這種症候群容易因肌肉長時間固定不動,或天冷潮溼而加重症狀。目前西醫治療方式,大多使用藥物、物理治療和伸展,狀況不佳才會搭配注射療法。肌筋膜症候群按壓有強烈疼痛外,也可能會引發轉移痛或痠脹、麻木等其他症狀。示意圖/Pexels纖維肌痛症:全身多部位持續性疼痛肌筋膜症候群和纖維肌痛症易混淆,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人稱「公主病」,它是另一種全身慢性肌肉疼痛病,好發於30至50歲的女性,像是美國歌手女神卡卡(Lady Gaga)就曾因此病暫別樂壇。康涵菁醫師解釋,纖維肌痛症的特徵是全身多部位持續性疼痛,超過11個以上的壓痛點(tender point)就有很大機會確診,疼痛處可能落在肌肉、關節、脂肪墊或滑囊等部位,且不會有轉移痛的現象。患者往往伴有疲勞和睡眠障礙、腸胃症狀等複合性病症,治療上需要整合性治療,除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伸展運動外,也要搭配認知治療等,解決整體複合性症狀才比較容易有進展。纖維肌痛症是一種全身慢性肌肉疼痛病,好發於30至50歲的女性。示意圖/Pexels肌肉緊繃針藥並行解套以上2種症狀的成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從中醫角度思考,《黃帝內經》中「久坐傷肉」和西醫看待緊繃的肌束(taut band)成因,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當肌肉長時間固定不動作,或過度疲勞時,肌肉易處於收縮緊繃的狀態,也特別容易有緊繃的肌束。康涵菁醫師說明,中醫治療臨床上往往會建議針藥並行,用藥常會以調和營衛、解肌祛風的桂枝湯為主要架構,可以溫通經絡和促進血液循環。中醫治療建議針藥並行,用藥常會以調和營衛、解肌祛風的桂枝湯為主要架構,可以溫通經絡和促進血液循環。示意圖/123RF疲勞過度的患者可搭配黃耆,增加補氣推動的力量,並依肌筋膜疼痛的部位,視情況加入不同的引經藥,例如肩頸部位加入葛根、羌活等等。若是採用針灸,除了使用針上灸,這種慢性疼痛也傾向體針搭配頭皮針治療,透過頭皮針調整神經肌肉控制,局部鬆解肌痛點引發得氣的效果,處理緊繃的肌束,另外也會搭配細針引導筋膜,調整失衡已久的筋膜張力。若是採用針灸,除了使用針上灸,這種慢性疼痛也傾向體針搭配頭皮針治療。示意圖/Pexels均衡飲食也很重要康涵菁醫師提醒,避免長時間固定姿勢不動,能減少肌肉緊繃發生,平時可設置番茄鐘提醒,並盡可能讓周遭環境有助維持良好姿勢,像是適當高度的桌子和椅子。一旦緊繃不舒服就要盡快求診,並搭配正確且適當的拉筋伸展或復健運動,以免愈伸展愈不舒服,拖久了治療起來也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另,飲食也需均衡,若患者缺乏B12和葉酸,會影響紅血球的生成,肌肉的能量代謝會因此受影響,這跟肌筋膜症候群的症狀有一定程度的相關,適當的補充將有所幫助。中醫師建議,一旦緊繃不舒服就要盡快求診,並搭配正確且適當的拉筋伸展或復健運動。圖/Pexels報導來源:健康醫療網 前一篇文章 骨鬆不是老人的專利 早產兒也會骨質流失 下一篇文章 抗發炎減壓生活 掌握4原則5要點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3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04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5【閃文集】貓咪成長的魅力2025.11.1806【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7【島嶼拼圖】啜飲時光佳釀:探訪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2025.11.1808中日緊張 陸4海警船巡航釣魚台2025.11.1709【考考你的智力】2025.11.1710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暖身加收操 避免天冷運動傷害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5天然護胃食材 緩解胃脹、胃痛壓力大蕁麻疹易上身 改善飲食作息防發作少糖多運動 穩定睪固酮改善疲態多吃蔬食少糖少油炸 營養均衡啟動代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