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副院長黃尚志(右1)、新生兒科主任陳秀玲(右2)偕早產兒父母提醒勿輕忽寶寶的骨質問題。圖/高醫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家中有早產兒的家長要留意了。如果有體重不及1500公克的早產兒易有「早產兒代謝性骨病變」;寶寶可能營養不佳,加上治療用藥的茶鹼會造成鈣質流失或骨折,高醫團隊透過飲食調整並添加維生素D,為寶寶打造好骨本。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今天以「打造早產兒完美骨本」為題,由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陳秀玲說明收治一名懷孕25周、出生體重800公克的早產兒,在住院4個月後,正當家人開心地準備帶孩子返家,發現孩子的大腿腫脹,竟然是右大腿骨折,經醫療團隊給予治療,總算為孩子打造了好的骨本。
高醫指出,「早產兒代謝性骨病變」也被稱為早產兒骨質疏鬆、早產兒佝僂症等,好發於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此病症的原因主要是早產兒在成長期間的營養不佳, 再加上住院期間使用的藥物,例如利尿劑或是使用茶鹼治療呼吸中止症,而造成寶寶鈣質流失。
陳秀玲說,成人骨質密度測定大部分是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測定儀測定,但擔心寶寶會有輻射劑量累積的問題,所以高醫新生兒團隊對於早產兒骨質疏鬆的問題,使用量化超音波來測定,近來還發展出使用可測量骨聲速度以評估骨頭的礦化含量等,讓健康檢測對身體的影響降到最小。
陳秀玲表示,高醫新生兒團隊稍早的研究結果顯示,早產寶寶在出院後至1歲時的成長,骨質的發育,會有下降後又上升的情形,若是寶寶骨質於下降階段未加以注意,易有早產兒骨折的風險。
她說,高醫新生兒加護病房執行「打造早產兒完美骨本計畫」,利用寶寶住院期間的每周幫早產兒作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查,再藉由飲食調整、維生素D添加及物理治療,除了避免寶寶骨折意外,也在建立早產兒良好的骨本。
高醫指出,去年新生兒出生數已低於14萬人,其中早產兒的比例占約10%;高醫成立新生兒團隊除了協助提早報到生命的小戰士穩定呼吸、克服感染等,也為寶寶骨質的強化而努力。
圖/高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