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翟墨 以天為「被」、以海為家的航海歲月

文/記者許東遠、辛夢晨 |2023.04.02
3200觀看次
字級
翟墨在「全球通號」帆船上介紹駕駛室設備。圖/新華社
停靠在上海白蓮涇碼頭的「全球通號」帆船。圖/新華社
2015年翟墨航行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圖/翟墨提供
翟墨駕駛帆船進行「不停靠環航北冰洋」。圖/翟墨提供
2021年6月30日,翟墨駕駛帆船從上海起航,開始了「不停靠環航北冰洋的航行。」圖/翟墨提供
翟墨駕駛帆船進行「不停靠環航北冰洋」。圖/翟墨提供

文/記者許東遠、辛夢晨

翟墨是大陸航海科普大使、海洋公益形象大使,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捍衛自然」宣傳官。2021年,他駕駛帆船進行「不停靠環航北冰洋」,歷時504天,總航程28000餘海里,創造了中國大陸帆船運動新的歷史。



作為大陸航海科普大使、海洋公益形象大使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捍衛自然」宣傳官,翟墨希望通過自己航海的行為,讓更多人關注海洋,關注自然,關注全球變暖的問題。

「這隻手剛骨折過。」翟墨指著右手的鼓包給記者看。

對於大海,翟墨說自己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二○二二年,翟墨駕駛帆船完成「不停靠環航北冰洋」,歷時五百零四天,總航程二萬八千餘海里,創造了中國大陸帆船運動新的歷史。日前,在這艘船上,翟墨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講述自己的航海歲月。

冰區航行像走雷區

二○二一年六月三十日,翟墨和兩名船員從上海啟航。一個月後,他們駛過白令海峽,進入處在短暫夏季的北極圈內。這條環航北冰洋之路,被稱作「死亡之路」,曾讓無數先驅葬身於此,沿線海域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一塊塊浮冰就像一塊塊墓碑一樣,冰山和極地強風讓航行變得異常危險。」翟墨說。

「你看,這就是我們當時撞出來的洞。」翟墨指著船體的右前側,那裡還留著一個深深的坑。「在冰區航行,就像是走雷區一樣。三個人三班倒,不敢多睡覺。」

在浮冰區,翟墨掌舵,另外兩名船員米沙和王鐵男在船頭負責瞭望,隨時用手語告知前方冰況。「五十多海里的浮冰區,我們足足走了十一個小時。」翟墨回憶道。

出發去北冰洋前,翟墨專門買了鞭炮、信號槍和斧頭。「我們生怕船被冰給凍住,一旦凍住,就得等來年開春冰化了才能走。鞭炮則可以驅趕北極熊。」每次航行前,翟墨都會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不敢有半點馬虎。

「所有航線都是我自己設計的。我會假設航行中會出現的問題,想想如何去應對,還會把近十幾年的氣候信息,甚至各次海難的位置信息都蒐集起來,仔細研究。」翟墨說。

邊旅行邊自學航海

一次次穿越危險,翟墨對航海的熱愛卻絲毫不減。這一切,只源於「我當時腦袋一熱,就自己買了一艘船」。

一九六八年,翟墨出生在山東泰安的一個礦工家庭。父親給他取名「墨」,「他或許沒有想到,幾十年後,我真的變得像墨一樣黑。」長大後,翟墨考上了山東工藝美院。二○○○年,翟墨前往紐西蘭奧克蘭辦畫展時,認識了一位叫戴維的挪威航海家。那時,七十歲的戴維已經駕駛帆船繞地球一圈半了。「戴維告訴我,只要一艘船,地球百分之七十的地方你都可以去,甚至不用提前辦理簽證。」

「說來也許你不信,告別挪威船長的第二天,我就開始出門找船了。」翟墨在自傳中這樣描述自己的興奮。賣畫湊錢,買船,連海圖和全球定位系統都不會看的翟墨,就這樣躍入航海的懷抱。

翟墨的第一艘船長七公尺,寬不到二公尺,折合人民幣不到三十萬元,是一條船齡超二十年的帆船,取名「白雲號」。

從買船的小島回奧克蘭約五小時的航程,在此期間,原船主教會了翟墨掌舵、升帆、調帆等航海基本技能。「近岸時,我差不多就可以自行控船了。」翟墨回憶說。

船買了不到二十天,翟墨就啟航環遊了紐西蘭北島,又行駛進入南太平洋。不到十平方公尺的船身擠滿了行李,他駕駛著這個小「家」,邊旅行邊自學航海。指南針、航海圖、風向、潮流、洋流,一切從零開始。



透過航海 關注海洋與自然

二○○七年一月六日,翟墨從日照啟航,沿黃海、東海、南海出境,途經雅加達、馬達加斯加、好望角、巴拿馬,穿越莫桑比克海峽、加勒比海等海域,橫渡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於二○○九年八月十六日抵達終點日照。總航程三萬五千海里,完成了單人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

適應孤獨自我欣賞

船長、水手、醫生、廚師、機械師、維修工、保潔……翟墨說:「在海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什麼都要會,這些角色都要『演』好。」在這些角色中,最讓他心驚膽戰的就是醫生了。

巨浪襲來時,為船體「排澇」是首要任務,船上任何東西都會被用來舀水。「有一次我拚命舀船艙裡的水,慌亂中把手裡的碗打碎了,腳底被碎片劃開了一個大口子,鮮血很快就和海水融為一體,那真是鑽心地疼。」

「翟墨,你這是何苦。」親人總是這樣問翟墨。

但在翟墨心中,航海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每次航行,也許是肉體上的自虐,但精神上的滿足和收穫讓人沉醉。」

「大浪拍打過來的時候,確實有恐懼感,一瞬間也會感覺空落落的。」然而,翟墨卻很享受航海帶來的孤獨感。「可能是畫畫的緣故,我很適應孤獨,甚至有些自我欣賞。」

不只自由想做更多

現如今,航海不僅是為了內心的自由,翟墨想做得更多。

航海的路是艱難險阻,也是綺麗風光。航行中,翟墨拍攝了大量影像,冰山、極光,海鳥、海象、海豚、鯨魚等,都是他鏡頭下的主角。

作為中國大陸航海科普大使、海洋公益形象大使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捍衛自然」宣傳官,翟墨希望通過自己航海的行為,讓更多人關注海洋,關注自然,關注全球變暖的問題。

近些年,帆船運動漸漸被國人所熟知。「現在從南到北,不管是大連、青島,還是廈門、深圳,都有很多帆船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看到帆船在中國大陸愈來愈普及,翟墨希望為推廣帆船運動再出一份力,「世界上許多大型賽事都源於歐美,比如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帆船賽、環法自行車賽、奧運會等,我希望未來也會有我們中國人主導的世界級帆船賽事。」

年過五旬的翟墨仍然享受著帆船帶給自己的生命體驗,「不斷去挑戰,不斷去超越自己,在大海裡追尋流動式的風景,還有比這更美好的事嗎?」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