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BOB
文/山羊
200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河馬列為瀕危動物,訂了2月15日是「世界河馬日」(World Hippo Day)這個節日,提醒人類應該採取行動好好保護牠們,不要破壞牠們的棲息地,為了牠們的肉和犬齒獵殺牠們。
河馬是偶蹄目、河馬科下的一種大型植食性半水生哺乳動物,長大後體重有2000公斤左右,最重甚至可達3000公斤以上,體長4公尺半,塊頭龐大,是世界第三大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和犀牛)。
鯨魚親緣 非馬非豬
河馬(hippopotamus)名稱源自希臘文,hippos是「馬」,potamus是「河」的意思。另外,因為外型像豬,在1909年之前,科學家曾將河馬與豬歸為一類。可是,河馬既不是馬,也不是豬,而是跟鯨魚和海豚一樣,擁有生活在大約5400萬年前的相同半水生祖先,親緣關係非常密切。
河馬是素食動物,外型看來十分溫和,但脾氣暴躁,攻擊性極強,奔跑的時速可達40公里以上,咬力則達2500磅,是非洲每年咬死最多人類的哺乳動物,連棲息地相近的鱷魚也時常遭殃。所以在觀賞河馬的時候必須非常小心,不能太靠近,因為牠們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
河馬皮層厚達6公分,可保護自己不受掠食者或其他同類傷害。然而肥胖的身軀幾乎沒一根毛,也沒汗腺,皮下脂肪層也很薄。還好晒日光浴時,河馬會分泌一種像血一樣的油性粘液,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和有害細菌的傷害。另外,為了保護皮膚免受脫水龜裂之苦,河馬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水中度過。
浸潤水中 不擅游泳
有人看到河馬一整個白天幾乎都在水中,而且行動的速度相當敏捷,就以為牠們是游泳高手。其實,牠們並不擅長游泳,也無法漂浮在水面上,但卻能待在水中憋氣4至5分鐘,利用這段時間沿著河床或湖底散步、奔跑,看起來就像是在水中游泳一樣。
河馬具有強烈領域性,會在傍晚的時候離開自己掌控的水域,徹夜在陸地上找東西吃,一整晚甚至可吃進50公斤左右的草跟葉子,食量驚人。不過河馬在陸上就沒有領域性,吃草都是單獨行動。早上返回自己的水域後,白天就會待在水中休息,好好消化夜裡吃掉的東西。
生態範圍 貢獻良多
河馬在生態系統中擔負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對非洲的河流和湖泊至關重要。因為牠們巨大的體型在反覆從水源走到內陸地區的路徑上,能幫助較小的生物創造微棲息地。還有,在河中或湖中漫遊的時候,掉落在水中的排泄物也能為生態系統提供大量養分,幫助許多魚類的生存。